飞龙骑马三十匹,玉勒雕鞍照初日

飞龙骑马三十匹,玉勒雕鞍照初日

诗句读音
玉勒雕鞍照初日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yù lèdiāo ānzhàochū rì
飞龙骑马三十匹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入五質
拼音: fēi lóngqímǎsān shípǐ

飞龙骑马三十匹,玉勒雕鞍照初日释义

【玉勒】1.玉饰的马衔。北周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控玉勒而摇星,跨金鞍而动月。”唐高适《送浑将军出塞》诗:“银鞍玉勒绣蝥弧,每逐嫖姚破骨都。”《宋史·外国传六·回鹘》:“遣使曹万通以玉勒名马……来贡。”2.指马。唐杜牧《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》:“别风嘶玉勒,残日望金茎。”明梅鼎祚《玉合记·赠处》:“玉勒乍回初喷沫,金鞭欲下不成嘶。”清汪懋麟《扈从东巡日记序》:“秘书日日随行殿,玉勒前头珥笔来。”

【雕鞍】花纹的马鞍;华美的马鞍。唐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宝盖雕鞍金络马,兰窗绣柱玉盘龙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慌得那三藏坐不稳雕鞍,翻根头跌下白马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二回:“笼着一匹雕鞍彩轡的白马。”2.借指宝马。南唐冯延巳《蝶恋花》词:“玉勒雕鞍游冶处,楼高不见章臺路。”宋秦观《水龙吟》词:“小楼连苑横空,下窥绣轂雕鞍骤。”雕刻花纹的马鞍。借指坐骑。宋余靖《又和寄提刑太保》:“清燕固难停烛待,鵰鞍须是著鞭催。”

【初日】起的太阳。南朝梁何逊《晓发》诗:“早霞丽初日,清风消薄雾。”唐虞世南《初晴应教》诗:“初日明燕馆,新溜满梁池。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七》:“当初日东升,人穿彩服至其下,则满崖浮彩腾跃,焕然夺目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初日上,征尘起。”汉

【飞龙】1.飞的龙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……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驾飞龙兮北征,邅吾道兮洞庭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四年,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。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端午龙舟》:“画船簫鼓,飞龙鷁首。”2.比喻帝王。唐韩琮《公子行》:“别殿承恩泽,飞龙赐渥洼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闻警》:“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,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。”参见“飞龙在天”。3.传说中的人名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帝顓頊好音,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,命之曰‘承云’,以祭上帝。”

【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羈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奇。《說文》跨馬也。《名》騎,支也,兩脚支別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奇寄切,音芰。義同。又《增韻》馬軍曰騎。《禮·曲禮》前有車騎。《疏》古人不騎馬,故經典無言騎。今言騎,是周末時禮。《能攺齋漫錄》左傳昭二十五年,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。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,此騎馬之漸也。《正字通》古者服牛乗馬,馬以駕車,不言單騎。至六國時,始有單騎,蘇秦所謂車千乗,騎萬匹是也。又票騎,官名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。《註》位三司,品秩同大將軍。又旄頭騎

【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下切,麻上聲。《說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黃帝臣相乗馬。馬,武獸也,怒也。《正韻》乗畜。生於午,稟火氣。火不能生木,故馬有肝無膽。膽,木之精氣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說卦傳》乾爲馬。《疏》乾象天,天行健,故爲馬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地精爲馬。《春秋·考异記》地生月精爲馬。月數十二,故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禮·夏官·馬質》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

【三十】。十的三倍。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成王定鼎于郟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。”2.指三十岁。《穀梁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丈夫三十而娶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戏赠丽人》诗:“自矜心所爱,三十侍中郎。”唐崔灝《赠王威古》诗:“三十羽林将,出身常事边。”3.指三十年。唐权德舆《古兴》诗:“人生大限虽百岁,就中三十称一世。”

【匹】《唐韻》譬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僻吉切,品入聲。《說文》四丈也。《正譌》四丈則八端,故从八。从匸,象束帛形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,長四丈爲匹。《小爾雅》倍兩謂之匹。《廣韻》俗作疋。又偶也。《詩·大雅》率由羣匹。《註》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,其行能匹偶己之心。又《廣韻》配也,合也,二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匹,合也。《註》謂對合也。《疏》匹者,配合也。《詩·大雅》作豐伊匹。又《禮·緇衣》惟君子能好其匹。《註》匹謂知識朋友。又妃匹。《漢匡衡政治疏》匹妃之際,生民之始。又《左傳·桓十年》匹夫無罪。《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