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鸣天上路,镇压海西门
飞鸣天上路,镇压海西门释义
【镇压】亦作“镇厌”。压在下面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禽相镇厌,兽相枕藉。”一本作“镇压”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二》:“吐谷浑于河上作桥,谓之河属。长一百五十步,两岸纍石作基陛,节节相次,大木从横,更相镇压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张氏女弟咏雪》:“那能镇压黄尘起,强欲侵凌白日飞。”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虹桥录下》:“僵禽毙兽,镇压枕藉。”王西彦《风雪》三:“山冈、丛林和田野一切被雪覆盖着,镇压着了。”2.亦作“镇厌”。压迫;以强力、威势使慑服。汉仲长统《昌言·理乱》:“当君子困贱之时,跼高天,蹐厚地,犹恐有镇厌之祸也。
【海西】1.古大秦国,即罗马帝国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“北有奄蔡黎轩”张守节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《魏略》云:‘大秦在安息、条支西大海之西,故俗谓之海西。从安息界乘船直载海西,遇风利时三月到,风迟或一、二岁。’”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永寧元年,掸国王雍由调復遣使者诣闕朝贺……自言我海西人。海西即大秦也。”2.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。唐张说《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》之二:“圣皇至德与天齐,天马来仪自海西。”清魏源《江南吟》之八:“阿芙蓉,阿芙蓉,产海西,来海东。”姚华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中》:“海西之乐,近又东来。”
【门】《唐韻》莫奔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謨奔切《韻會》謨昆切,音捫。《說文》聞也。从二戸,象形。《玉篇》人所出入也。在堂房曰戸,在區域曰門。《博雅》門,守也。《釋名》捫也。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。《易·同人》同人于門。《註》心無係吝,通夫大同,出門皆同,故曰同人於門也。《書·舜典》賔于四門,四門。《傳》四門,四方之門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之月,其祀門。《周禮·天官·掌舍》爲帷宮,設旌門。《註》王行止食息,張帷爲宮,樹旌以表門。《又》設車宮轅門。《註》王止宿險阻之處,車以爲藩,則仰車以其轅表門。今慕府亦稱轅門,牙門。《楚辭·
【飞鸣】边飞边鸣。晋潘岳《射雉赋》:“越壑凌岑,飞鸣薄廩。”宋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,非子也耶!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上海的儿童》:“他决不会飞鸣,也不会跳跃。”2.比喻显身扬名。语本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﹝鸟﹞虽无飞,飞必冲天,虽无鸣,鸣必惊人。”唐韩愈《赠别元十八协律》诗之五:“嗟我摈南海,无由助飞鸣。”宋曾巩《杂诗》之一:“三季已千载,古道久荒榛,纷纷东汉士,飞鸣不当辰。”典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上路】大路;通衢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游曲臺,临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”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儼驂騑於上路,访风景於崇阿。”宋宋庠《入谒马羸不进》诗:“上路传呼万轂流,羸驂踏月五更愁。”2.元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七》:“诸路总管府,至元初置,二十年,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,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;当衝要者,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。”1.起程,动身。南朝梁元帝《金楼子·兴王》:“望星上路,犯风冒浪,兼行不息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古盖言适远为陟,《书》曰:‘若陟遐必自邇。’犹今人言上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