费心姑息是一役,肥肉大酒徒相要

费心姑息是一役,肥肉大酒徒相要

诗句读音
肥肉大酒徒相要平仄: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2ròudà jiǔtúxiāng yào
费心姑息是一役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二昔
拼音: fèi xīngū xīshìyīyì

费心姑息是一役,肥肉大酒徒相要释义

【肥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非切,音腓。《說文》多肉也。从肉从卪,會意。《徐曰》肉不可過多,故从卪寓戒。《禮·禮運》安之以樂,而不達于順,猶食而弗肥也。又《博雅》肥,盛也。又《廣韻》肥腯。《蔡邕·獨斷》凡祭宗廟禮,牲之別名,豚曰腯肥。《詩·小雅》旣有肥牡,以速諸舅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博碩肥腯。又田有肥瘠。《書·禹貢厥田惟中中傳》田之高下肥瘠。九州之中爲第五。又馬亦稱肥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冠蓋相望,乗堅策肥。又饒裕也。《易·遯卦》上九肥遯。《疏》肥,饒裕也。又幡名。《吳語》建肥胡。《註》肥胡,幡名。又鳥名

【肉】〔古文〕宍《唐韻》如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六切,音衄。《說文》胾肉,象形。本書作。《易·噬嗑》噬乾肉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觴酒豆肉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肉食者鄙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五藏已具,而後生肉。《又》心生肉。五肉已具,而後發爲九竅。又《正字通》禽鳥謂之飛肉。《揚子·太經》明珠彈于飛肉,其得不復。又肉。《史記·孝文帝紀》法有肉三。《註》黥劓二,左右趾合一,凡三。又芝草名。《抱朴子·僊藥卷》五芝者,有石芝,有木芝,有草芝,有肉芝。又視肉,獸名。見《山海經·郭璞註》視肉,形如牛肝,有兩目,食之無盡,尋復更生

【大酒】1.醇酒。常与“肥肉”并举,谓酒席丰盛。唐杜甫《严氏溪放歌》:“费心姑息是一役,肥肉大酒徒相要。”清张维屏《侠客行》:“高堂华屋,大酒肥肉,粉白黛緑,哀丝豪竹,贵人不足。”2.宋代称冬腊酿蒸,候夏而出者为“大酒”。见《宋史·食货志下七》。漢

【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塗。《說文》本作。步行也。《易·賁卦》舍車而徒。又步卒也。《詩·魯頌》公徒三萬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徒輦者也。《疏》會同田獵,人挽輦以徒行也。《詩·小雅》徒御不驚。又《玉篇》衆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實繁有徒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人至察,則無徒。又《廣韻》空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暴虎,徒搏也。《註》空手執也。又《廣雅》徒,袒也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秦人捐甲,徒裼以趨敵。又《正韻》但也。《孟子》徒善不足以爲政。又《廣韻》黨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朋精粹而爲徒。又弟子曰徒。《論語》非

【相要】邀请。要,通“邀”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﹝谢尚﹞即遣委曲讯问,乃是袁(袁宏)自咏其所作《咏史》诗,因此相要,大相赏得。”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昨饮酒无偶,聊相要耳。”唐元稹《代九九》诗:“自隐勤勤索,相要事事随。”

【费心】用心;操心。唐杜甫《严氏溪放歌行》:“费心姑息是一役,肥肉大酒徒相要。”元曾瑞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但不知那秀才的福分生在那里,要姐姐这等费心也。”冰心《往事·六一姊》:“这样的姑娘,真不让人费心。”2.请托或致谢的客套话。元李直夫《虎头牌》第二折:“你那里得这钱来买酒?教哥哥费心!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而今小恙已好,不劳费心!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七章:“张先生,请您以后多费心吧,我算把这两个孩子交给您啦。”汉

【姑息】1.犹苟安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郑玄注:“息犹安也,言苟容取安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肃宗乾元元年》:“自是之后,积习为常,君臣循守,以为得策,谓之姑息。”胡三省注:“姑,且也;息,安也;且求目前之安也。”王闿运《湘绮楼论文》:“人病在好名欲速,偷懒姑息。”叶灵凤《女娲氏之遗孽》:“我不知他之也甘心这样姑息相处,果因了何事!”2.无原则的宽容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德宗自復京闕,常恐生事,一郡一镇,有兵必姑息之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二·系狱》:“昼夜桎梏则恐致惨伤,姑息任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戍邊也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序》遣戍役,以守衞中國。又《玉篇》使役也。《易·說卦》致役乎坤。《書·大誥》予造天役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田役以馭其衆。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《註》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贊》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又列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禾役穟穟。《傳》役,列也。《疏》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 《韻會》或作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