氛埃外自遣,风月还同调
氛埃外自遣,风月还同调释义
【氛埃】之气;尘埃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风伯为余先驱兮,氛埃辟而清凉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应王中丞思远咏月》:“月华临静夜,夜静灭氛埃。”唐杜甫《渼陂行》:“主人锦帆相为开,舟子喜甚无氛埃。”明宋濂《抱瓮子传》:“非惟人随流水而逝,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。”2.借指尘世或俗念。宋陆游《严君平卜台》诗:“先生久已蜕氛埃,道上犹传旧卜臺。”宋陆游《夜思》诗:“簿领沉迷无日了,试凭诗思洗氛埃。”3.比喻战乱。北周庾信《商调曲》:“君臣一体,可以静氛埃;得人则治,何世无奇才。”唐胡曾《独不见》诗:“玉关一自有氛埃,年少从军竟未
【自遣】自己的感情。唐元稹《进诗状》:“自律诗百韵,至於两韵七言,或因朋友戏投,或以悲欢自遣。”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三:“和渊明之诗,藉以自遣尔。”
【风月】1.清风明月。泛指美好的景色。《宋书·始平孝敬王子鸾传》:“上痛爱不已,拟汉武《李夫人赋》,其词曰:‘……徙倚云日,裴回风月。’”唐吕岩《酹江月》词:“倚天长啸,洞中无限风月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三五:“江南环溪的风月,北京南湾子头的丝柳。”2.指闲适之事。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常与门人夜集,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,勉正色答云:‘今夕止可谈风月,不宜及公事。’故时人咸服其无私。”鲁迅《<准风月谈>前记》:“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,风月也谈得,谈风月就谈风月罢,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。”3.指诗文。宋欧阳修《赠王介甫
【还】《篇海類編》音浮。又音否。俗作還字,非。(還)《唐韻》戸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關切,音環。《說文》復也。《玉篇》反也。《詩·小雅》爾還而入,我心易也。還而不入,否難知也。《註》反也。又《正韻》退也,歸也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主人答拜還,賔拜辱。《註》還,猶退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還守豐。又《灌嬰傳》還定三秦。又顧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無所還忌。《註》還,猶顧也。又償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還。又大還、小還,日至之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至于鳥次,是謂小還。至于女紀,是謂大
【同调】相同,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张。《文选·谢灵运<七里濑>诗》:“谁谓古今殊,异世可同调。”李善注:“调,犹运也。谓音声之和也。”唐杜甫《徒步归行》:“人生交契无老少,论心何必先同调。”宋秦观《寄陈季常》诗:“揭竿趣灌瀆,与尔不同调。”2.喻指志趣或主张一致的人。清顾炎武《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》诗:“愁絶无同调,蓬飘久索居。”吴组缃《山洪》五:“但是谈起道理,发起议论来,三官在村上还是只能找到四狗子作他的同调。”3.音韵学术语。谓声调相同。王力《<同源字典>凡例》:“同音不同调(如‘买、卖’),也称为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