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黛三千春对镜,银波万顷晓凝脂

粉黛三千春对镜,银波万顷晓凝脂

诗句读音
银波万顷晓凝脂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ín bōwàn qǐngxiǎoníng zhī
粉黛三千春对镜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fěn dàisānqiān chūnduì4

粉黛三千春对镜,银波万顷晓凝脂释义

【银波】1.银白色的波浪。宋徐积《还崔秀才唱和诗》:“秋风猎猎吹横河,苍天万里生银波。”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一:“车前边一片水,被太阳照着,跳跃着刺目的银波。”2.即银河。宋姜夔《摸鱼儿》词:“空赢得,今古三星炯炯。银波相望千顷。”

【万顷】亩。百亩为一顷。《管子·揆度》:“百乘为耕,田万顷为户。”2.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。南朝梁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渊然万顷,直上千仞。”宋杨万里《过金沙洋望小海》诗:“须臾满眼贾胡舩,万顷一碧波黏天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但愿父作公卿,子作状元,给我挣下万顷庄田。”艾青《在浪尖上》诗:“你在万里晴空下,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。”
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
【凝脂】1.凝固的油脂。常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或器物。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王右军见杜弘治,叹曰:‘面如凝脂,眼如点漆,此神仙中人。’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。”宋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九:“﹝宣化玉石﹞琢为器物,白若凝脂。”元吴澄《渡江云》词:“笑痕添酒晕,丰脸凝脂,谁与试铅霜。”2.凝冻的脂油。因无间隙,比喻事之严密。多指法网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昔秦法繁於秋荼,而网密於凝脂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惑经》:“躬为梟獍,则漏

【粉黛】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,均为化妆用品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故善毛嬙、西施之美,无益吾面,用脂泽粉黛,则倍其初。”《北史·周纪下·宣帝》:“又令天下车皆浑成为轮,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,唯宫人得乘有辐车,加粉黛焉。”后蜀顾夐《虞美人》词:“晓幃初捲冷烟浓,翠匀粉黛好仪容,思娇慵。”2.引申为妆饰。明方孝孺《答郑仲辩书》之一:“待粉黛而后都者,非西子之容也。”3.指美女。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迴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五:“可怜粉黛丛中絶质,囹圄队里愁形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狐嫁女》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千春】1.千年。形容岁月长久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滍水》:“石至千春,不若速朽;苞墓万古,祇彰誚辱。”唐杜甫《往在》诗:“千春荐灵寝,永永垂无穷。”闻一多《你指着太阳起誓》诗:“‘永久’早许给了别人,粃糠是我的份,别人得的才是你的菁华--不坏的千春。”2.寿辰。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回:“李老爷的千春,我们怎会忘了。”

【对】《唐韻》都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內切,音碓。《說文》應無方也。本作。《爾雅·釋言》對,遂也。《疏》遂者,因事之辭。《廣韻》答也。《增韻》揚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以對于天下。《註》答天下仰望之心也。《書·說命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。又《禮·曲禮》侍坐於先生,先生問焉,終,則對。《又》君子問更端,則起而對。《註》離席對也。又次對,轉對。《王球貽謀錄》唐百官入閤,有待制次對官。後唐天成中,廢待制次對官,五日一次,內殿百官轉對。又當也,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帝作邦作對。《註》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。又對簿。《史記·李

【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慶切,音竟。《說文》取景之器也。《玉篇》鑑也。《釋名》鏡,景也。言有光景也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淸水明鏡,不可以形逃。又明也。《前漢·衞姬傳》深說經義,明鏡聖法。又石鏡,山名。《潯陽記》石鏡山之東,一圓石縣厓,明淨照人見形。又石名。《述異記》饒州舊傳,軒轅氏鑄鏡於湖邊,今有軒轅磨鏡石。又破鏡,獸名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人有言,古天子常以春解祠,祠黃帝用一梟破鏡。《註》祠祭以解罪求福,梟鳥食母,破鏡似貙食父,黃帝欲絕其類,故使百吏祠皆用之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漢河內令鏡斂,後唐同光中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