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符膺重寄,为政将奚先

分符膺重寄,为政将奚先

诗句读音
为政将奚先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一先
拼音: wéi zhèngjiāng|jiàngxīxiān
分符膺重寄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五寘
拼音: fēn fúyīngzhòng|chóngjì

分符膺重寄,为政将奚先释义

【为政】1.治理国家;执掌国政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”《左传·宣公元年》:“於是晋侯侈,赵宣子为政,骤諫而不入,故不竞於楚。”北周庾信《周五声调曲·商调曲一》:“有熊为政,访道於容成。”宋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陛下为政九年,除执政臺諫外,未尝与羣臣接,然天下不以为非者,以谓垂帘之际,不得不尔也。”清姚鼐《<左传补注>序》:“魏献子合诸侯,干位之人,而述其为政之美,词不恤其夸。”2.指执政者。《仪礼·大射》:“﹝司射﹞自阼阶前曰:‘为政请射。’”郑玄注:“为政谓司马也。司马,政官,主射
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
【奚】《廣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兮。隷役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酒人奚三百人。《註》奚,猶今官婢。通作傒。《唐書·李賀傳》賀小奚奴背古錦囊,遇所得詩,投囊中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桓十七年》及齊師戰于奚。《註》魯地。又山名。大奚山,在廣州,距佛堂門海三百里,潮汐相通,見《南粵志》。又驒奚,駿馬名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騊駼驒奚。《註》驒,音顚,生七日而超其母。又羊奚,草名。《本草綱目》羊奚比乎石筍子。又疑問辭。《論語》子奚不爲政。《孟子》奚不去也。又姓。夏車正奚仲,北魏奚牧。 《說文》奚,大腹也,从大,省聲
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

【分符】王封官授爵,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。唐孟浩然《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》诗:“述职抚荆衡,分符袭宠荣。”明张凤翼《红拂记·传奇大意》:“到海上坐展雄图,功成日同归完聚,列土分符。”清吴伟业《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》:“乞外名都重,分符宠命仍。”

【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陵切,音應。《說文》胷也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大膺,大胷,修下而馮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親也。《禮·少儀》執箕膺擖。《註》膺,親也。又《正韻》當也。《書·武成》誕膺天命,以撫方夏。《傳》膺,當也。又受也。《楚辭·天問》撰體協脅。鹿何膺之。《註》膺,受也。又《韻會》馬帶也。《詩·秦風》虎韔鏤膺。《傳》膺,馬帶也。又《大雅》鉤膺濯濯。《傳》鉤膺,樊纓也。又《增韻》擊也。又《集韻》於證切,英去聲。胷也。《禮·中庸》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,而弗失之矣。《釋文》徐邈讀。又《釋名》膺,壅也。氣所

【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柱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儲用切,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又《廣韻》更爲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難也。《戰國策》臣之所重處重留也。《註》重,猶難也。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文帝重自切責之。《註》如淳曰:重,難也。又貴也。《戰國策》張儀之殘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《註》重,猶貴也。又尊也。《禮·祭統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國也。《註》重,猶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禮·緇衣》臣儀行不重辭。《註》重,猶尚也。《疏》爲臣之法,不尚虛華之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