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碑不用书成绩,自有司勋纪太常

丰碑不用书成绩,自有司勋纪太常

诗句读音
丰碑不用书成绩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fēng bēibù|fǒuyòngshūchéng jì
自有司勋纪太常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zìyǒu|yòusī xūnjì|jǐtài cháng

丰碑不用书成绩,自有司勋纪太常释义

【丰碑】殡葬天子或诸侯,用以下棺的工具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公室视丰碑,三家视桓楹。”郑玄注:“丰碑,斲大木为之,形如石碑,於槨前后四角树之,穿中於间,为鹿卢,下棺以縴绕。天子六縴四碑,前后各重鹿卢也。”北周庾信《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邑里萧索,宅惟荒凉;丰碑下柩,题凑迁丧。”清朱彝尊《夜明木赋》:“如场之转碌碡,如縴之拽丰碑。”2.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。《南史·王琳传》:“丰碑式树,时留堕泪之人。”金元好问《读李状元朝宗禅林记》:“千字丰碑谁国手,百城降虏尽王臣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<守常全集>题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
【成绩】1.成功的业绩;成效。《书·洛诰》:“万邦咸休,惟王有成绩。”《南史·吴喜传》:“喜随沉庆之累经军旅,性既勇决,又习战阵,若能任之,必有成绩。”宋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六:“使他人往,必矜其聪明,多所变置,败坏瑋之成绩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三:“又杨名时、张昭,皆文学名当代,而力主弃已闢之苗疆,挠改土归流之成绩,智等观场,见同坐井。”2.今亦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,收获。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·引言》:“在‘五四’以来的文艺战线上,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司勋】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,主管功赏之事。北周因周制置司勋,掌六勋之事。隋置司勋侍郎,属吏部。唐宋改为郎中,明清称稽勋司,清末废。参阅《唐六典》卷二、《清通典·职官二》。2.指杜牧。牧尝为司勋员外郎,故称。宁调元《柬蜕庵三什》诗之三:“多谢司勋能薄倖,几回惆悵欲归时。”

【纪】《廣韻》居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苟起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音己。《說文》絲別也。《詩·大雅》綱紀四方。《傳》理之爲紀。《疏》紀者,別理絲數。又《書·洪範》五紀:一曰歲,二曰月,三曰日,四曰星辰,五曰曆數。《疏》五紀者,五事,爲天之經紀也。又《書·畢命》旣歷三紀。《傳》十二年曰紀。又《詩·秦風》有紀有堂。《傳》紀,基也。《疏》山基也。○按《六書》略音起。又《禮·月令》月窮于紀。《註》紀,會也。又《穀梁傳·莊二十二年》災紀也。《註》紀,治理也。又《周語》數之紀也。《註》數起於一,終於十。十則更,故曰紀。又《史記·本

【太常】名。《书·君牙》:“厥有成绩,纪於太常。”孔传:“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建辰旒之太常,纷焱悠以容裔。”薛综注:“辰谓日月星也,画之於旌旗,垂十二旒,名曰太常。”2.官名。秦置奉常,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,掌宗庙礼仪,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,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北魏称太常卿,北齐称太常寺卿,北周称大宗伯,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