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波一震荡,飘流安可任
风波一震荡,飘流安可任释义
【飘流】在水面上飘浮流动。唐杜牧《秋日偶题》诗:“荷花兼柳叶,彼此不胜秋……緑眉甘弃坠,红脸恨飘流。”清陈维崧《金菊对芙蓉·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》词:“十载萍梗飘流,只赁廡皋桥,卖饼安丘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第三段:“年轻时候是渤海边上一个水手,使船打鱼,成年累月飘流在大海上。”2.飘泊流浪。《隋书·北狄传·突厥》:“余本皇家子,飘流入虏庭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小生湖海飘流,实未曾有妻。”蒋光慈《少年飘泊者》八:“并说我现在成了一个飘流的孤子,无亲可投,无家可归。”汉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
【可】《唐韻》肯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口我切,音坷。《說文》肯也。《廣韻》許可也。《韻會》可者,否之對。《書·堯典》囂訟可乎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達人哉山濤也,多可而少怪。又僅可,未足之辭。《論語》子曰:可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擇于諸母與可者。《註》諸母,衆妾也,可者,傅御之屬也。又所也。《禮·中庸》體物而不可遺。《註》體猶生也,可猶所也。不有所遺,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諫議大夫可中正,宋紹興進士可懋。又《字彙補》苦格切,音克。《魏書·吐谷渾傳》可汗,此非復人事。《唐書·突厥傳》可汗猶單于
【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林切《正韻》如深切,音壬。誠篤也。《詩·邶風》仲氏任只。《鄭箋》以恩相信曰任。又《周禮·地官》大司徒之職,以鄕三物,敎萬民而賔興之。二曰六行,孝友睦婣任恤。《註》任,信於友道。又《廣韻》堪也。《王粲·登樓賦》情眷眷而懷歸兮,孰憂思之可任。《註》言誰堪此憂思也。又當也。《左傳·僖十五年》衆怒難任。又負也,擔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我任我輦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《註》幷已獨任之,分析而二之。又姓。大任,文王之母。又薛國之姓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不敢與諸任齒。《正義》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
【风波】1.风浪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顺风波以从流兮,焉洋洋而为客。”唐元稹《江陵三梦》诗:“惊觉满床月,风波江上声。”巴金《家》十九:“船在水面流着,安稳而自然,不曾激起一点风波。”参见“风浪”。2.犹潮流。比喻变动的形势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弃衡石而意量兮,随风波而飞扬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,发国人之内曜,人各有己,不随风波,而中国亦以立。”3.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天下之非誉,无益损焉,是谓全德之人哉!我之谓风波之民。”成玄英疏:“夫水性虽澄,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震荡】亦作“震盪”。1.动摇,摇荡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师轻窕,易震荡也。”宋陆游《谢周枢使启》:“羽翮摧伤,风波震荡。”清珠泉居士《续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当夫序届天中,日逢竹醉,游船数百,震盪波心。”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五十:“里面车间传出来轰隆轰隆的巨响,震荡在他的耳边。”2.流离迁徙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兹不穀震盪播越,窜在荆蛮,未有攸厎。”宋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下:“今天下崩离,万乘震荡,岂不由杨国忠割剥甿庶,以至於此!”3.动荡不安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用终尔显德,对扬我高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