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吹管截孤竹,琴弦曲奏潇湘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琴弦曲奏潇湘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qín xiánqū|qǔ4xiāo xiāng |
凤吹管截孤竹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fèngchuī guǎnjiégū zhú |
凤吹管截孤竹,琴弦曲奏潇湘释义
【琴弦】亦作“琴絃”。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。北周庾信《咏画屏风》:“歌声上扇月,舞影入琴弦。”唐孟郊《静女吟》:“此志谁与谅,琴絃幽韵重。”巴金《秋》六:“那温柔的,比任何琴弦所能发出的还更温柔的声音至今还在他的耳边飘荡。”
【曲】《廣韻》丘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區玉切,音。《說文》象器受物之形。《易·繫辭》曲成萬物而不遺。《疏》屈曲委細。《書·洪範》木曰曲直。《傳》木可以揉曲直。又《詩·秦風》亂我心曲。《傳》心曲,委曲也。《禮·曲禮·釋文》曲禮,委曲說禮之事。又《禮·中庸》其次致曲。《註》曲,猶小小之事。《朱註》一偏也。又《說文》或說蠶簿。《禮·月令》具曲植籧筐。《註》所以養蠶器也。曲,簿也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以織簿曲爲生。《註》葦簿爲曲也。又樂曲。《宋玉·對楚王問》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又姓。《史記·蒙恬傳》御史曲宮。又《集韻》顆羽
【奏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則切,諏去聲。進也,薦也。《書·舜典》敷奏以言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又樂一更端曰奏,故九成謂之九奏。《周禮·春官》九奏乃終,謂之九成。《詩·小雅》樂具入奏。《禮·樂記》節奏合以成文。《註》節謂曲節,奏謂動作。《漢書》作族。《嚴安傳》調五聲,使有節族。又類。《晉法》召王公以一尺奏,王公以下用一尺版。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嘗坐武帳,黯前奏事。又與腠通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載體進奏。《註》奏,謂牲體皮膚之理也。又與輳湊通。《前漢·成帝紀》帝帥羣臣,橫大河
【潇湘】1.指湘江。因湘江水清深故名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帝之二女居之,是常游于江渊,澧沅之风,交瀟湘之渊。”《文选·谢朓<新亭渚别范零陵>诗》:“洞庭张乐池,瀟湘帝子游。”李善注引王逸曰:“娥皇女英随舜不返,死於湘水。”唐李白《远别离》诗:“古有皇英之二女,乃在洞庭之南,瀟湘之浦。”王琦注引《湘中记》:“湘川清照五六丈,下见底石如樗蒲矣,五色鲜明。”元耶律楚材《用薛正之韵》:“凤池分付夔龙去,万顷瀟湘属湛然。”明徐祯卿《古意》诗:“帝子葬何处,瀟湘云正深。”2.湘江与潇水的并称。多借指今湖南地区。唐杜甫《去蜀
【吹管】箫笛之类管乐器。《后汉书·梁翼传》:“﹝冀寿﹞游观第内,多从倡伎,鸣鐘吹管。”2.指吹箫。北周庾信《奉和示内人》:“然香鬱金屋,吹管凤凰臺。”倪璠注引《列仙传》萧史善吹簫,秦穆公女弄玉好之,公遂以女妻焉。遂教弄玉作凤鸣,为作凤凰臺。唐李商隐《相思树上》诗:“肠断秦臺吹管客,日西春尽到来迟。”参见“吹簫”。3.以压缩的氧气和其它可燃气体为燃料,能喷出高温火焰的管状金属装置。可用来焊接金属或截断金属板。
【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昨結切。與擮同。《說文》斷也。《宋太祖實錄》所過池苑,多令衞士射雕截柳。又截截,辯給貌。《書·秦誓》惟截截善諞言。
【孤竹】的竹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孤竹之管,云和之琴瑟,云门之舞,冬日至,於地上圜丘奏之。”郑玄注:“孤竹,竹特生者。”贾公彦疏:“孤竹,竹特生者,谓若嶧阳孤桐。”汉班固《东京赋》:“尔乃孤竹之管,云和之瑟,雷鼓鼝鼝,六变既毕,冠华秉翟,列舞八佾。”汉刘桢《赠从弟》诗之二:“凤凰集南岳,徘徊孤竹根。”唐杨炯《盂兰盆赋》:“孤竹之管,云和之瑟,麒麟在郊,凤凰蔽日。”2.古代的一种管乐器。因用孤竹制成,故名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嶧阳孤桐,不能无絃而激哀响;大夏孤竹,不能莫吹而吐清声。”晋张协《七命》之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