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君擅半赋,公私重熬煎

封君擅半赋,公私重熬煎

诗句读音
公私重熬煎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gōngsī zhòngáo jiān
封君擅半赋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fēngjūnshànbànfù

封君擅半赋,公私重熬煎释义
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
【私重】韩非子·有度》:“若是则羣臣废法而行私重,轻公法矣。”陈奇猷集释引刘文典曰:“重,权也,行私重,犹言行私权也。”

【熬煎】1.煎煮。唐顾况《归阳萧寺》诗:“苦哉千万人,流血成丹川!此辈之死后,鑊汤所熬煎。”宋罗泌《路史·发挥四·九合诸侯》:“凡为人臣,犹庖宰之於味也;管仲断割而隰朋熬煎之。”萧军《吴越春秋史话》第六章:“﹝范蠡﹞就寻出了一些药物来命人去熬煎。”2.折磨。唐白居易《雨夜有念》诗:“唯有恩爱火,往往犹熬煎。”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三折:“只今个贼仓官享富贵,全不管穷百姓受熬煎。”《警世通言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“﹝蒋淑真﹞朝夕之间,受了多少的熬煎。”欧阳山《三家巷》二四:“她妹子身子从小就弱,怕受不了过分的熬煎。
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