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暖莺娇,露浓花重,天气和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天气和煦 | 平仄:平 仄 平 仄 拼音: tiān qìhé xù |
露浓花重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三鍾 拼音: lù|lòunónghuāzhòng|chóng |
风暖莺娇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拼音: fēng|fěngnuǎnyīng jiāo |
和煦 | 平仄:平 仄 拼音: hé xù |
风暖莺娇,露浓花重,天气和煦释义
【天气】指轻清之气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小雪之日,虹藏不见。又五日,天气上腾,地气下降。”2.泛指空气。太平天囯洪仁玕《自传》:“鼻之呼吸,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。”3.天命,气数。唐许敬宗《尉迟恭碑》:“刘武周不稽天气,寔暗人谋。”4.气候。三国魏曹丕《燕歌行》: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。”宋张先《八宝装》词:“正不寒不暖,和风细雨,困人天气。”清程趾祥《此中人语·河中井》:“时天气炎热,游泳於河,竟失足堕下。”丁玲《阿毛姑娘》:“不怕天气已很冷,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。”5.时候。指某一时刻。《水浒传》
【和煦】1.温暖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当严劲而葱倩,承和煦而芬腴。”唐司空图《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》:“潜施和煦,则闔境皆苏;洞感神明,而乱根自剪。”宋解昉《永遇乐·春情》词:“风暖鶯娇,露浓花重,天气和煦。”冰心《樱花和友谊》:“天气晴明,和煦的东风吹着。”2.形容音调平和。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雅赚》:“音调激越,渐转和煦,忽鏗然顿止。”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【浓】《廣韻》女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尼容切,音醲。厚也。《增韻》濃淡之對。通作醲。又《說文》露多也。《詩·小雅》零露濃濃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奴冬切。《正韻》奴宗切,音農。義同。 《玉篇》亦作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柱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儲用切,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又《廣韻》更爲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難也。《戰國策》臣之所重處重留也。《註》重,猶難也。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文帝重自切責之。《註》如淳曰:重,難也。又貴也。《戰國策》張儀之殘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《註》重,猶貴也。又尊也。《禮·祭統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國也。《註》重,猶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禮·緇衣》臣儀行不重辭。《註》重,猶尚也。《疏》爲臣之法,不尚虛華之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【暖】《廣韻》同。《禮·月令》行春令則暖風來至。《楚辭·天問》何所冬暖。又《集韻》許元切,音暄。柔貌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有暖姝者。《音義》吁爰反。柔貌。又《集韻》火遠切,音咺。義同。
【莺娇】谓莺娇媚的啼声。唐宋之问《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》诗:“飞花随蝶舞,艷曲伴鶯娇。”宋黄昇《卖花声·忆旧》词:“侧帽停鞭沽酒处,柳软鶯娇。”清钱季重《鹧鸪天》词:“看蜨舞,听鶯娇,平生恨事最难消。”
【和煦】1.温暖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当严劲而葱倩,承和煦而芬腴。”唐司空图《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》:“潜施和煦,则闔境皆苏;洞感神明,而乱根自剪。”宋解昉《永遇乐·春情》词:“风暖鶯娇,露浓花重,天气和煦。”冰心《樱花和友谊》:“天气晴明,和煦的东风吹着。”2.形容音调平和。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雅赚》:“音调激越,渐转和煦,忽鏗然顿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