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树存亡恨,迷茫北渚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风树存亡恨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二十七恨 拼音: fēng|fěngshùcún wánghèn |
迷茫北渚津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mí mángběi zhǔjīn |
风树存亡恨,迷茫北渚津释义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【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常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殊遇切,殊去聲。《說文》生植之總名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季氏有嘉樹,宣子譽之。《禮·祭義》樹木以時伐焉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萍樹根于水,木樹根于土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屛謂之樹。《論語》邦君樹塞門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牀謂之杠。北燕、朝鮮閒謂之樹。又獸名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君國中射則皮樹中。《註》皮樹,獸名。謂皮作樹形以射之。又姓也。《後魏·官氏志》樹洛于氏。後改爲樹氏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臣庾切,音豎。扶樹也。《徐鍇曰》樹之言豎也。種樹曰樹。《易·繫辭
【存亡】1.存在或灭亡;生存或死亡。《易·乾》:“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。”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夫一旦有急叩门,不以亲为解,不以存亡为辞,天下所望者,独季心、剧孟耳。”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敝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夫盟之大体,必序危机,奬忠孝,共存亡,戮心力,祈幽灵以取鉴,指九天以为正。”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大德入其国,厚餉官守,悉得其纤曲。见华人流客者,为道亲戚存亡,人人垂涕,故所至士女夹道观。”宋陈亮《又乙巳春书之一》:“自棘
【迷茫】芒”。1.模糊不清。宋梅尧臣《答泰州王道粹学士》诗:“欲随轻风挹君袂,满野春雨生迷茫。”明钱澄之《三一上人云竹歌》:“双眼迷茫认不清,森森冷气遥相迫。”冰心《集外·小橘灯》:“我无聊地站了起来,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。”2.迷惑茫然;神情恍惚。《管子·势》:“人既迷芒,必其将亡之道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八:“她心里感到有些迷茫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郭祥心中一阵迷茫慌乱,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。”
【北渚】北面的水涯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鼂骋騖兮江皋,夕弭节兮北渚。”王逸注:“渚,水涯也。”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尔乃抚轻舟兮浮清池,乱北渚兮揭南涯。”南朝梁江淹《王徵君养疾》诗:“北渚有帝子,荡瀁不可期。”宋陆游《北渚》诗:“北渚露浓苹叶老,南塘雨过藕花稀。”
【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將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辛切,音蓁。《說文》渡也。《書·泰誓》大會于孟津。《正義》孟是地名,津是渡處。又潤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辨五地之物生,二曰川澤,其民黑而津。又星次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析木謂之津。又星名。《甘氏星經》天津九,星在虛北河中,主津瀆,津梁。又河津。《辛氏三秦記》河津,一名龍門,魚不能上,上則爲龍。又楚地名。《左傳·莊十九年》巴人伐楚,楚子大敗于津。又觀津,縣名。《輿地廣記》本趙地,漢爲縣,屬信都郡。又濟渡後學之意。《劉勰·新論·崇學篇》道象之妙,非言不津。津言之妙,非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