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祀之臣,洗心翊翊

奉祀之臣,洗心翊翊

诗句读音
洗心翊翊平仄:仄 平 仄 仄
拼音: xǐ|xiǎnxīnyì yì
奉祀之臣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fèng sìzhīchén

奉祀之臣,洗心翊翊释义

【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典切,音銑。《說文》洒足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使兩女子洗足。又潔也。《書·酒誥》自洗腆致用酒。又姑洗,律名。《周語》姑洗所以修百物,考神納賔。《白虎通·五行論》洗者,鮮也。又姑洗,鐘名。見《左傳·定四年》。又洗馬,官名。又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先禮切《正韻》想禮切,音姺。與洒同。滌也。《易·繫辭》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又承水器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設洗于東榮。又石名。《山海經》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,其下多洗石。又洗手,花名。《楓窻小牘》雞冠花,汴人謂之洗手花。漢典考證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翊翊】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神之徠,泛翊翊,甘露降,庆云集。”2.蠕行貌。《文选·王褒<洞箫赋>》:“螻蚁蝘蜒,蝇蝇翊翊。”李善注:“蝇蝇翊翊,游行貌。”3.恭敬貌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《关雎》之事大矣哉,冯冯翊翊。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既畏兹威,惟慕纯德,附而不骄,正心翊翊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畏威怀德,皆来宾附,无敢骄怠,尽虔敬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二》:“奉祀之臣,洗心翊翊。”

【奉祀】祭祀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献公即世,穆公不忘旧德,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。”宋曾巩《为人后议》:“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,而崇其本亲,加以号位,立庙奉祀者,皆见非於古今。”巴金《利娜》:“俄国礼拜堂把亚历山大当作耶稣来奉祀,那个地方就是良心的监牢。”汉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植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丞眞切,音辰。事人之稱。《說文》臣,牽也,事君也。象屈服之形。《白虎通》臣者,纏也,勵志自堅固也。《廣韻》伏也。仕於公曰臣,任於家曰僕。《易·序卦》有父子,然後有君臣,有君臣,然後有上下。《詩·小雅》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又《前漢·王陵傳》陳平謝曰:主臣。《註》文穎曰:惶恐之辭,猶今言死罪。晉灼曰:主,擊也。臣,服也。言其擊服。惶恐之辭。《通雅》發語敬謝之辭,猶主在上,臣在下,自然敬恐也。又姓。《奇姓通》唐臣悅,著平陳紀。又《韻補》叶音禪。《道藏歌》躋景西那東,肆覲善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