峰外晚林稠,山腹晴云散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山腹晴云散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二十三旱 拼音: shān fùqíngyúnsàn|sǎn |
峰外晚林稠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1wàiwǎnlínchóu |
峰外晚林稠,山腹晴云散释义
【山腹】山内。三国蜀诸葛亮《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》:“其阁梁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於水中。”2.山腰。唐皇甫曾《遇风雨作》诗:“阴云拥巖端,霑雨当山腹。”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四面诸峯如踊跃相跂,大殿在山腹。”清施闰章《过翚岭》诗:“崇冈陟崚嶒,鸟道绕山腹。”典
【晴】《唐韻》疾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慈盈切,音情。夝或作晴暒。《玉篇》雨止也,晴明也,無雲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天晴而見景星。又《韻補》叶慈良切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公因同歸還,居處各一方。中秋十六夜,魄圓天差晴。又《說文》夝,雨而夜除星見也。《註》今俗作晴,非。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【散】〔古文〕枚《廣韻》《韻會》蘇旱切《集韻》顙旱切,音傘。,通作散。《易·說卦》風以散之。《禮·曲禮》積而能散。又《公羊傳·莊十二年》散舍諸宮中。《註》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廣韻》散,誕也。《增韻》又宂散,閒散。《韻會》不自檢束爲散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散人又惡知散木。《註》不在可用之數。又姓。《書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《傳》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《註》漆尊也,無飾曰散。《儀禮·燕禮》酌散西階上。《註》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禮·禮器》賤者獻以散。《註》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禮》《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【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遠切,音挽。《說文》莫也。《博雅》後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君何見之晚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伏見蚤晚。zdic.net漢典
【林】《唐韻》力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犂針切《正韻》犂沈切,音臨。《說文》平土有叢木曰林。徐曰:叢木,故从二木。平土,故二木齊。《詩·小雅》依彼平林。又野外謂之林。《詩·周南》施于中林。又山木曰林。《穀梁傳·僖十四年》林屬于山爲麓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林衡註》竹木曰林,水衡曰衡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林,君也。又盛貌。《詩·小雅》有壬有林。又林鐘,律名。《禮·月令》季夏之月律中林鐘。《周禮》作函鐘。又羽林,星名。應劭曰:天有羽林,大將軍之星也。林喩若林木,羽翼,鷙擊之意,故以名武官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取從軍死事者之子,養爲羽
【稠】《唐韻》直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留切《正韻》除留切,音儔。《說文》多也。《廣韻》穊也。《增韻》密也。又穠也。《戰國策》書策稠濁。《束晳·補華黍詩》黍發稠華。又地名。《北史·魏本紀》永熙三年二月,帝至稠桑。又姓。《前漢·功臣表》常樂侯稠雕。又《增韻》通作綢。《詩·小雅》綢直如髮。《箋》綢,密也。又《集韻》田聊切,音迢。《莊子·天下篇》可謂稠適而上遂矣。《註》音調。本亦作調。又《集韻》徒弔切,音糶。動搖貌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天下稠。《註》稠,徒弔反。漢典考證:〔《束皙·補黍華詩》黍發稠花。〕 謹照原文黍華改華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