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行自成文,止於所宜止
风行自成文,止於所宜止释义
【止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諸市切,音芷。《說文》下基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《徐曰》初生根幹也。又《廣韻》停也,足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又靜也。《禮·玉藻》口容止。《註》不妄動也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人莫鑒於流水,而鑒於止水,唯止能止衆止。又已也,息也。《論語》止吾止也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寇盜不爲衰止。又居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慰乃止。又《商頌》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。又心之所安爲止。《書·益稷》安汝止。《孔傳》言當先安好惡所止。《正義》曰:止謂心之所止。
【所宜】;妥当。《书序》:“言九州所有,土地所生,风气所宜,皆聚此书也。”汉应瑒《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》:“赠诗见存慰,小子非所宜。”唐韩愈《举张正甫自代状》:“可谓古之老成,朝之硕德,久处散地,实非所宜。”
【风行】1.风吹。北周庾信《贺新乐表》:“臣闻天地顺动,则雷出为豫;圣人成功,则风行有节。”清黄遵宪《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》:“电掣重轮走水车,风行千里献比閭。”参见“风行水上”。2.形容迅疾。《后汉书·吴盖陈臧传赞》:“电埽羣孽,风行巴梁。”3.普遍流行;盛行。南朝宋颜延之《又释何衡阳书》:“足下连国云从,宏论风行。”唐黄滔《南海韦尚书启》:“方今武功草偃,文教风行。”清彭玉麟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故缀数语亟劝其刊行问世,以期与海内诸公采择而力行之。将见孔孟之道风行海外,莫不尊亲。”邹韬奋《患难馀生记》第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成文】1.形成乐章、文采、文辞、礼仪等的总称。《荀子·乐论》:“故乐者,审一以定和者也,比物以饰节者也;合奏以成文者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若夫重色而成文,累味而备珍,则圣人所以分贤愚,明贵贱。”汉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君子言则成文,动则成德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情性》:“礼者,履也,履道成文也。”晋潘岳《笙赋》:“邇不逼而远无携,声成文而节有叙。”《古今小说·明悟禅师赶五戒》:“自幼聪明,举笔成文,琴棋书画,无所不通。”2.现成的文章。汉蔡邕《上封事陈政要七事》:“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,下则连偶俗语,有类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