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均思孺子,归遗笑东方

分均思孺子,归遗笑东方

诗句读音
分均思孺子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fēn|fènjūn1|1rú zǐ
归遗笑东方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guīyí xiàodōng fāng

分均思孺子,归遗笑东方释义

【分】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《增韻》與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又與紛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《註》猶紛紛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讀爲分。又《唐韻》扶問切

【思】〔古文〕恖《廣韻》息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新兹切《正韻》息移切,音司。《說文》睿也。《書·洪範》思曰睿。《六書總要》念也,慮也,繹理爲思。又願也。《詩·大雅》思皇多士。《箋》願也。《正義曰》以意之所思,必情之所願也。又語巳辭。《詩·周南》不可泳思。又《大雅》神之格思。又語起辭。《詩·大雅》思齊太任。又《魯頌》思樂泮水。又《諡法》謀慮不愆曰思。又州名。楚黔中地,唐置思州,以思邛水得名。又姓。以諡爲氏,明有思志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相吏切,音四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儲精垂思。又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思泣

【孺子】1.幼儿,儿童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隐之心。”宋苏轼《教战守策》:“今者治平之日久,天下之人骄惰脆弱,如妇人孺子。”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裕靖节公殉难》:“掘壕如浅沟,一孺子能踰之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。”2.古代称天子、诸侯、世卿的继承人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呜呼!孺子王矣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立宣帝玄孙婴为太子,号曰孺子。”唐罗隐《筹笔驿》诗:“千里江山轻孺子,两朝冠剑恨譙周。”《新唐书·王承元传》:“﹝承元﹞乃谢曰:‘诸君

【遗笑】见笑,被人笑话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妃嫔传论》:“遗笑古今,殃留后嗣。”元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兄弟对着哥哥跟前,怎敢提笔?正是弄斧班门,徒遗笑耳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五回:“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,遗笑於人,便想偷空调养,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。”

【东方】名。太阳升起的方向。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:“日居月诸,东方自出。”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观众星之行列兮,毕昴出於东方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﹝十三妹等﹞走了一程,到岔道口,那天纔东方闪亮。”2.古代指陕以东地区或封国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髮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中行献子将伐齐……巫曰:‘今兹主必死,若有事於东方,则可以逞。’献子许诺。”3.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太初元年,秋八月﹞蝗从东方飞至敦煌。”唐韩愈《送张道士序》:“九年,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