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明认得,灵光真趣,本来面目

分明认得,灵光真趣,本来面目

诗句读音
分明认得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fēn míngrèn de
灵光真趣平仄: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五厚
拼音: líng guāng1qù|cù
本来面目平仄:仄 平 仄 仄
拼音: běn lái miàn mù

分明认得,灵光真趣,本来面目释义

【分明】1.明确;清楚。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,强不得侵弱,众不得暴寡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,民知所去就,然后可以致治。”唐元稹《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》:“彤管内人书细腻,金奩御印篆分明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六回:“前面行军旗上,写的分明:‘大辽副统军贺重寳。’”峻青《海啸》第四章九:“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,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。”2.辨明。汉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夫曲直之异形,白黑之异色,乃天下之易见也。然自谬也,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,众邪误之矣。”《汉书·

【认得】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。唐刘禹锡《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》诗:“莫言堆案无餘地,认得诗人在此间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好汉既然认得洒家,便还了俺行李,更强似请吃酒。”曹禺《雷雨》第四幕:“你们走吧,我不认得你们。”参见“认识”。2.记得。宋苏轼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长记平山堂上,欹枕江南烟雨,渺渺没孤鸿。认得醉翁语:‘山色有无中。’”宋辛弃疾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想今年燕子,依然认得,王谢风流。”

【灵光】神异的光辉。汉王充《论衡·宣汉》:“五凤三年,帝祭南郊,神光并见,或兴于谷,烛耀斋宫,十有餘刻。明年祭后土,灵光復至,至如南郊之时。”宋苏轼《赐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等奖喻敕书》:“敕:异景灵光,久闻示化。宝祠浄供,爰膺诞弥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仙官列奏》:“灵光现真人,形气参幻化。”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十:“这样,她就从一个不受欢迎的穷亲戚,变为通身闪着灵光的活菩萨了。”2.比喻帝王或圣贤的德泽。《逸周书·皇门》:“王用奄有四邻远士,丕承万子孙,用末被先王之灵光。”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五帝神圣……德泽满天下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七句切,音娶。《說文》疾也。《博雅》遽也。《廣韻》趣向。《易·繫辭》變通者,趣時者也。《詩·大雅》左右趣之。《音義》趣,七喻反。《傳》趣,趍也。《箋》左右之諸臣,皆促疾於事。《朱傳》趣之,趣向也。又《孝經序》會五經之指趣。又《梵書》蚊蚋小蟲之屬名諸趣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此苟切,音。《書·立政》趣馬。《傳》趣,七口反。掌馬之官。《詩·小雅》蹶維趣馬。《箋》掌王馬之政。《疏》七走反。《周禮·夏官·趣馬註》趣馬,趣養馬者也。又《集韻》趨玉切,音促。《禮·月令》乃趣獄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數使

【本来面目】语。指人本有的心性。《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箇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亦省作“本面”。清李颙《学髓》:“水澂则珠自现,心澂则性自朗,故必以静坐为基……虚明寂定为本面。”2.原来的样子。宋苏轼《老人行》:“一任秋霜换鬢毛,本来面目常如故。”明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:“即日加冠畜髮,復完本来面目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八回:“他这本来面目极好,倒别弄紧衬了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七》:“这一润色,留传固然留传了,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