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明诏书意,天极赐鸿冥

分明诏书意,天极赐鸿冥

诗句读音
分明诏书意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去七志
拼音: fēn míngzhào shūyì
天极赐鸿冥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tiān jí4hóng míng

分明诏书意,天极赐鸿冥释义

【分明】1.明确;清楚。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,强不得侵弱,众不得暴寡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,民知所去就,然后可以致治。”唐元稹《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》:“彤管内人书细腻,金奩御印篆分明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六回:“前面行军旗上,写的分明:‘大辽副统军贺重寳。’”峻青《海啸》第四章九:“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,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。”2.辨明。汉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夫曲直之异形,白黑之异色,乃天下之易见也。然自谬也,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,众邪误之矣。”《汉书·

【诏书】令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,明天人分际,通古今之义,文章尔雅,训辞深厚,恩施甚美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诏策》:“汉初定仪则,则命有四品:一曰策书,二曰制书,三曰詔书,四曰戒敕。”《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不一日,哲宗皇帝晏驾,新天子即位,颁下詔书,大赦天下。”陈白尘《大风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吕雉冷笑道:‘陈平、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,三妹今日进宫,究竟是来吊丧,还是向先皇帝算帐?’”

【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記切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。志之發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,爲情所意念謂之意。《禮運》非意之也。《註》意,心所無慮也。《疏》謂於無形之處,用心思慮也。無慮,卽慮無也。又與抑通。《徐鍇曰》見之於外曰意。意,猶抑也。舍其言,欲出而抑之。《大戴禮》武王問黃帝,顓頊之道存乎,意亦忽不可得見歟。意猶抑。《論語》抑與之歟。《漢石經》作意,抑猶意,古通用也。又《轉注古音》於宜切,音醫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意嗚猝嗟。又叶乙力切,音億。《秦之罘刻石文》大矣哉。宇縣之中,承順聖意。羣臣頌功,請刻於石

【天极】1.自然之道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若枉若直,相而天极;面观四方,与时消息。”成玄英疏:“无问枉直,顺自然之道,观照四方,随四时而消息。”2.天道的极限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无过天极,究数而止。”韦昭注:“极,至也。究,穷也。无过天道之所至,穷其数而止也。”3.古代指天的南北两极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斡维焉繫?天极焉加?”朱熹集注:“天极,谓南北极,天之枢纽,常不动处,譬则车之轴也。”4.犹天边。《北史·高丽传》:“高丽係诚天极,累叶纯诚,地产土毛,无愆王贡。”唐柳宗元《唐铙歌鼓吹曲》之十一:“平沙际天极,但见

【赐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義切,思去聲。《說文》予也。《篇海》錫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三賜不及車馬。《註》三賜,三命也。《疏》受命卽受賜。又《玉藻》凡賜,君子與小人不同日。又《公羊傳·僖二年》虞郭之相救,非相爲賜。《註》賜,猶惠也。又《玉篇》賜,施也,空盡也。又姓。《玉海》齊大夫子賜之後。 《正字通》俗作,非。

【鸿冥】”。指高空。宋孔武仲《轺车馆》诗:“野阔天长入望青,眼中虚豁到鸿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