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切吞妖孽,悲凉托圣明
愤切吞妖孽,悲凉托圣明释义
【悲凉】“悲凉”。悲伤凄凉。汉班固《白虎通·崩薨》:“黎庶殞涕,海内悲凉。”唐杜甫《地隅》诗:“丧乱秦公子,悲凉楚大夫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崔署》:“﹝崔署﹞工诗,言词款要,情兴悲凉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金缕曲·寄梁汾》词:“落魄江湖还载酒,一种悲凉滋味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林佩珊正坐在钢琴前弹奏,那音调是异常悲凉。”见“悲凉”。汉
【托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闥各切。同拓。見拓字註。又不托,與餺飥通。《五代史·李茂貞傳》一日食粥,一日食不托。《歐陽脩·歸田錄》唐人謂湯餠爲不托。又柈名。宋曰托子,今曰托盤。
【圣明】,无所不知。封建时代称颂帝、后之词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利施后世,名称圣明。”汉荀悦《汉纪·平帝纪》:“闻太后圣明,安汉公至仁,天下太平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莫不叹服,以为圣明。”唐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,用四海九州之力,除此小寇,难易可知。”明陈大声《画眉序·元夜》套曲:“托赖着吾皇圣明,岁岁年年贺太平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臣夜观乾象,见祥云瑞靄,拱护紫微,喜曜吉星,照临黄道,主天子圣明,朝廷有道。”2.皇帝的代称。晋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
【愤切】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眷言桑梓,公私愤切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:“每言及时事,往往愤切兴叹。”陆嵩《金陵》诗:“往事何人更愤切,不堪呜咽独江潮。”
【吞】《唐韻》吐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根切,音。《說文》咽也。《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》吞若雲夢者八九。又《廣韻》吞,滅也。《增韻》幷包也。《戰國策》隂謀有吞天下之心。又《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他年切,音天。姓也。漢有吞景雲。又《集韻》咽也。《穀梁傳·隱三年註》其所吞咽者,壤入於內。《釋文》吞,敕恩反。又音天。《王筠詩》桓桓信無敵,堂堂寧有前。九圻良易舉,八荒安足吞。
【妖孽】指物类反常的现象,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禨祥·死麟》:“河南光山县有一麟,亦牛所孕,其产时,光怪照耀,比邻皆谓火发来救,愚民不识,詈为妖孽,共击死。”2.指妖魔鬼怪之类。《西游记》第六七回:“若果降了妖孽,浄了地方,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。”《抗日歌谣·大冶鄂城山区民歌》:“贪官污吏象妖孽,乡保豪绅相勾结。”3.比喻邪恶的事或人。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一·西颢》:“姦伪不萌,妖孽伏息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给事中蔡金台奏折附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