坟茔失洒扫,祖祢废蒸尝
坟茔失洒扫,祖祢废蒸尝释义
【坟茔】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詔右扶风修理融父坟塋,祠以太牢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眷巩洛而掩涕,思缠緜於坟塋。”《宋书·王弘传》:“朕薄巡都外,瞻览坟塋,永言想慨,良深于怀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馀韵》:“如今好了,也是我老汉同些村中父老,检骨殯殮,起了一座大大的坟塋,好不体面。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三:“去看看我们裙子的坟茔,就在北门外。”
【失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室。得之反。《說文》縱也。一曰錯也,過也,遺也。《書·泰誓》時哉弗可失。《杜甫詩》雖乏諫諍資,恐君有遺失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質切。與同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自失而走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其馬將失。《六書本義》與佚軼通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試。《應楨華·林園集詩》示武恐荒,過亦爲失。凡厥羣后,無懈于位。
【洒扫】亦作“洒埽”。1.先洒水在地上浥湿灰尘,前后清扫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夙兴夜寐,洒扫庭内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,夜洒埽,早帐具至旦。”宋苏轼《雨中过舒教授》诗:“客来淡无有,洒扫凉冠屨。”2.指扫墓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汶水》:“嬴县西六十里,有季札儿冢,冢圆,其高可隐也。前有石铭一所,汉末奉高令所立,无所述敍,标誌而已。自昔恆蠲民户洒扫之,今不能然。”唐王建《寒食行》:“牧儿驱牛下塚头,畏有家人来洒扫。”3.剪除;肃清。唐武元衡《出塞作》诗:“要须洒扫龙沙浄,归謁明光一报恩
【祖祢】1.祖庙与父庙。《周礼·春官·甸祝》:“舍奠于祖禰,乃敛禽,禂牲,禂马,皆掌其祝号。”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鼎宜见於祖禰,藏於帝庭,以合明应。”2.先祖和先父。亦泛指祖先。汉蔡邕《鼎铭》:“乃及忠文,克慎明德,以服享祖禰之遗风,悉心臣事,用媚天子。”《旧唐书·段文昌传》:“以先人坟墓在荆州,别营居第以置祖禰影堂,岁时伏腊,良辰美景享荐之。”宋文天祥《<告先太师墓文>跋》:“余始至南安军,即絶粒为告墓文,遣人驰归,白之祖禰。”3.本源;起始。清徐釚《词苑丛谈·三百篇为词祖》:“凡此烦促相宣,短长互用,以启后
【蒸尝】秋冬二祭。后泛指祭祀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国於是乎蒸尝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春秋蒸尝,昭穆无列。”明朱鼎《玉镜台记·成婚》:“于以采藻,于以采苹,克谨蒸尝之荐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