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床卫瓘宁非醉,对策刘蕡恐是风

抚床卫瓘宁非醉,对策刘蕡恐是风

诗句读音
抚床卫瓘宁非醉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六至
拼音: fǔchuáng4guàn2|4|4fēizuì
对策刘蕡恐是风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duì cèliúfénkǒngshìfēng|fěng

抚床卫瓘宁非醉,对策刘蕡恐是风释义

【抚】《篇海》俗撫字。(撫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芳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斐父切,音捬。《說文》安也。《增韻》慰勉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西方有九國焉,君王其終撫諸。《註》撫猶有也。《疏》撫爲存撫,故爲有也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鎭撫其社稷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循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撫于五辰。又《廣韻》持也。又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撫僕之手。《又》客跪撫席而辭。《疏》以手按止之也。《又》國君撫式。《註》撫,猶據也。又拍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左右撫矢而乗之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拊撫,疾也。《郭璞註》謂急疾也。又州名。漢豫章郡,隋置撫州。又《集韻

【床】《玉篇》俗牀字。

【卫】《正字通》俗衞字。

【瓘】《唐韻》工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音貫。《說文》玉名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裨竈曰:若我用瓘斝玉瓚,鄭必不火。《註》瓘,珪也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哀十一年》瓘莊涉泗。《註》二,齊大夫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禆竈曰。〕 謹照原文禆改裨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禆竈曰。〕 謹照原文禆改裨。

【宁】《唐韻》直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展呂切,音佇。《爾雅·釋宮》門屛之閒謂之宁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當宁而立。《註》門內屛外,人君視朝所宁立處。又《集韻》通作著。《詩·齊風》俟我于宁乎而。今作著。又《廣韻》直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切,音除。義同。又《說文》宁辨積物也。象上隆四周之形。○按積物,與《爾雅》正意相背。《韻會》六麌分註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宁辦積物也。〕 謹照原文辦改辨。 考證:〔《說文》宁辦積物也。〕 謹照原文辦改辨。

【非】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飛。《說文》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不是也。《書·說命》無恥過作非。《易·繫辭》辨是與非。又《玉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隱也。又《增韻》訾也。《孝經·五章》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又《玉篇》責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使當世責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尾切,音斐。《集韻》本作誹。謗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作腹誹。又《鼂錯傳》非謗不治。《註》非,讀曰誹。又《韻會

【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遂切,音檇。《正韻》爲酒所酣曰醉。《書·酒誥》德將無醉。《詩·大雅》旣醉以酒。又心醉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列子見之而心醉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心醉六經。又骨醉。《唐書·武后紀》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,囚之,武氏置二人釀甕中,曰令二姬骨醉。又心和神全曰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通于大和者,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,不知其所由也。又《字彙補》醉李,地名。與檇李同。《公羊傳·定十四年》於越敗吳于醉李。又《字彙補》精崔切,音嶉。《李世澤·韻圖》醉字有平去二音。 《說文》醉,卒也。卒其度量

【对策】1.亦作“对册”。古时就政事、经义等设问,由应试者对答,称为对策。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太常令所徵儒士各对策,百餘人,弘第居下。策奏,天子擢弘对为第一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诸生对册,殊路同归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对策者,应詔而陈政也;射策者,探事而献説也……二名虽殊,即议之别体也。”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“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”唐颜师古注:“对策者,显问以政事经义,令各对之,而观其文辞定高下也。”宋叶适《提刑王公墓志铭》:“初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王公十朋,

【刘】〔古文〕鎦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殺也。《書·盤庚》重我民,無盡劉。《詩·周頌》勝殷遏劉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我邊陲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劉,也。《疏》謂敷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劉,樂也。《疏》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。《詩·大雅》捋采其劉。《毛傳》劉,爆爍而希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劉,劉杙。《註》劉子生山中。《疏》劉一名劉杙,其子可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凡二十五望,自陶唐氏劉累之後。又《集韻》力九切,留上聲。好也。又《集韻》龍珠切,音鏤。殺也。漢禮,立秋有貙劉。又《同文備考》作鐂。

【蕡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分切,音墳。《玉篇》草木多實也。《詩·周南》有蕡其實。《爾雅·釋木》蕡藹。《註》樹實繁茂菴藹。又《儀禮·喪服傳》苴絰者,麻之有蕡者也。《註》蕡,麻子也。又《說文》雜香草也。又《博雅》弦也。又符袁切,音煩。父吻切,音忿。義同。 《爾雅》作黂。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