祓除情累烟波上,放荡胸怀诗酒中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祓除情累烟波上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六養 拼音: fú chúqíng lèiyān bōshàng|shǎng |
放荡胸怀诗酒中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一東 拼音: fàng dàngxiōnghuáishī31|4 |
祓除情累烟波上,放荡胸怀诗酒中释义
【祓除】1.除灾去邪之祭。《周礼·春官·女巫》:“掌岁时祓除衅俗。”郑玄注:“岁时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。”贾公彦疏:“一月有三巳,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,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。”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是月(三月)上巳,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。”刘昭注:“《韩诗》曰:‘郑国之俗,三月上巳,之溱洧两水之上,招魂续魄,秉兰草,祓除不祥。’”唐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“古之诸侯,行弔於其国,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,然后过弔。”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赵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,费用由阿Q负担。
【情累】。《易·夬》“君子夬夬”三国魏王弼注:“君子处之,必能弃夫情累,决之不疑,故曰夬夬也。”晋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序:“若乃繫情累於外物,留曲念於闺房,亦贤俊之所宜废乎。”唐司空图《答孙郃书》:“古之山林者,必能简于情累,而后可久。”宋王安石《与郭祥正太傅书》:“闻有殤子之衅,想能以理自释情累也。”
【烟波】亦作“烟波”。1.指烟雾苍茫的水面。隋江总《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》诗:“雾开楼闕近,日迥烟波长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淇水烟波,半含春色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赐环》:“回首烟波,鳞鳞细翦残雪。”孙犁《白洋淀纪事·荷花淀》:“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,箭一样飞去了,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。”2.指避世隐居的江湖。唐黄滔《水殿赋》:“城苑兴阑,烟波思起。”宋梅尧臣《送江阴王判官》诗:“谁知坐卧间,思及烟波里。”清曹寅《引镜谢客》诗:“烟波情亦淡,尘海路常紆。”3.比喻文章波澜起伏。侯方域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放荡】,不受约束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指意放荡,颇復詼谐。”宋苏轼《谢王内翰启》:“欲求倜儻超拔之才,则惧其放荡而至於无度。”清孙枝蔚《哭吴后庄》诗:“我亦性放荡,礼法非所长。”陶行知《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》:“放荡不是自由,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。”2.指行为轻佻不检点。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“我知道你心里是说我有点太随便,太不在乎。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,是不是?”3.犹浪游,浪迹。《西游记》第八十回:“若我老孙,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,云游海角,放荡天涯。”清戴名世《<缪太翁遗稿>序》
【胸】《正字通》同胷。
【怀】《字彙補》敷救切,音副。怒也。(懷)〔古文〕褱《唐韻》戸乖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乎乖切,音槐。《說文》念思也。从心褱聲。《論語》君子懷德。又歸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黎民懷之。《註》歸之也。又來也。《詩·齊風》曷又懷止。又《周頌》懷柔百神。《註》懷,來也。又安也。《書·秦誓》邦之榮懷。《詩·王風》懷哉懷哉。又包也。《書·堯典》蕩蕩懷山襄陵。又藏也。《論語》懷其寶,而迷其邦。《禮·曲禮》其有核者,懷其核。又慰也。《詩·檜風》懷之好音。又懷抱,胷臆也。《左傳·成十七年》瓊瑰盈吾懷乎。《論語》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又傷也。《
【酒】《唐韻》子酉切,愀上聲。《說文》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惡。一曰造也。吉凶所造也。《釋名》酒,酉也,釀之米麴,酉澤久而味美也。亦言踧也,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。又入口咽之,皆踧其面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辨三酒之物,一曰事酒,二曰昔酒,三曰淸酒。《註》事酒,有事而飮也。昔酒,無事而飮也。淸酒,祭祀之酒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酒,百藥之長。《東方朔傳》銷憂者莫若酒。《江純·酒誥》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之帝女,一曰杜康。又酒,明水也。《禮·明堂位》夏后氏尚明水,殷尚醴,周尚酒。又天酒,甘露也。《瑞應圖》王者施德惠,則甘露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