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颠永萧条,未济失利涉
扶颠永萧条,未济失利涉释义
【未济】1.《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离上坎下。《易·未济》:“象曰:火在水上,未济,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”高亨注:“火炎在上,水浸在下,水未能灭火,是救火之功未成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一:“离上坎下为未济,而中互既济……而未济之终可以为既济者,金木之为用亦不小也。”2.未成,没有成功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德虽未至也,义虽未济也,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。”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想玄德未济时,曾问俺东吴借荆州为本,至今未还。”3.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襄公与楚成王战於泓,楚人未济,目夷曰:‘彼
【失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質切,音室。得之反。《說文》縱也。一曰錯也,過也,遺也。《書·泰誓》時哉弗可失。《杜甫詩》雖乏諫諍資,恐君有遺失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質切。與同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自失而走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其馬將失。《六書本義》與佚軼通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試。《應楨華·林園集詩》示武恐荒,過亦爲失。凡厥羣后,無懈于位。
【利涉】1.顺利渡河。《易·需》:“贞吉,利涉大川。”《北史·魏纪一》:“冰草相结若浮桥,众军利涉。”唐孟浩然《夜渡湘水》诗:“客行贪利涉,夜里渡湘川。”2.称舟楫为利涉。唐杜甫《八哀诗·故司徒李公光弼》:“扶颠永萧条,未济失利涉。”晋王叡《灸毂子录·序乐府》:“赠人利涉,则述《公无渡河》。”
【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馮無切《正韻》逢夫切,音符。《說文》佐也。一曰相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護也。《郭璞註》扶挾將護。《論語》顚而不扶。《前漢·高祖紀》不如更遣長者,扶義而西。《註》以義自助也。又緣也。《晉語》侏儒扶盧。又州名。扶州在隴右,唐屬山南道。又澤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扶柳縣註》地有扶澤,澤中多柳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傳魯論語者,魯扶卿。又《集韻》與芙通。扶蕖,荷也。又與通。大風也。又《唐韻》甫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風無切,音夫。《禮·投壺》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《註》鋪四指曰
【颠】《正字通》俗顚字。
【永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于憬切,音栐。《說文》水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遠也,遐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凡施于衆長謂之永。《書·大禹謨》萬世永賴。《詩·周頌》永觀厥成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唐置以二水名。又姓。《列仙傳》有永石公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與詠同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傳》謂歌詠其義,以長其言也。音詠。又如字。
【萧条】寂寞冷落;凋零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山萧条而无兽兮,野寂漠其无人。”三国魏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原野何萧条,白日忽西匿。”宋王安石《离鄞至菁江东望》诗:“村落萧条夜气生,侧身东望一伤情。”叶圣陶《我们的骄傲》:“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,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。”2.指政治、经济等不景气;衰微;衰退。三国魏曹植《卞太后诔》:“皇室萧条,羽檄四布,百姓欷歔,婴儿号慕,若丧考妣,天下縞素。”《南史·齐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旧楚萧条,仍岁多故,政荒人散,实须缉理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五:“赵太学是个书生,不会经营家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