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君并少年,何尔鬓须白

夫君并少年,何尔鬓须白

诗句读音
何尔鬓须白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入二十陌
拼音: hé|hē|hèěrbìnxūbái
夫君并少年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fū jūnbìng|bīngshào nián

夫君并少年,何尔鬓须白释义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尔】《唐韻》兒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忍氏切,音邇。《說文》麗爾,猶靡麗也。本作。从冂从,其孔,尒聲。此與爽同意。又《玉篇》爾,汝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。又《禮·檀弓》爾毋從從爾。爾毋扈扈爾。《註》爾,語助。《廣韻》尒義與爾同。詞之必然也。又譍詞。《古詩》爲焦仲卿妻作:諾諾復爾爾。《世說》聊復爾耳。又同邇。《詩·大雅》戚戚兄弟,莫遠具爾。《箋》爾,謂進之也。《疏》邇是近義,謂揖而進之。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。《註》爾,近也。或曰移也。右之,便尸食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肆長》實相近

【鬓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刃切,音儐。《說文》頰髮也。《釋名》鬢,峻也。所居高峻也。《又》其上連髮曰鬢。鬢,濱也。濱,崖也。爲面頰之崖岸也。《晉語》美鬢長大則賢。《註》鬢,髮類也。
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
【夫君】九歌·云中君〉》:“思夫君兮太息。”刘良注:“夫君谓灵神,以喻君也。”后遂以“夫君”指君王。《文选·潘岳<西征赋>》:“襃夫君之善行,废园邑以崇俭。”李善注:“夫君,元帝也。”2.称友人。南朝齐谢朓《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》:“夫君良自勉,岁暮忽淹留。”唐孟浩然《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》诗:“衡门犹未掩,佇立望夫君。”明高启《送礼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》诗:“圣主想贤哲,夫君歘来东。”3.妻子称丈夫。唐高骈《闺怨》诗:“人世悲欢不可知,夫君初破黑山归。”唐赵鸾鸾《云鬟》诗:“侧边斜插黄金凤,妆罢夫君带笑看。”清孙枝

【少年】不几年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滇》:“初到郡,米斛万钱,渐以仁恩,少年间,米至数十云。”李贤注:“少年,未多年也。”1.古称青年男子。与老年相对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郑少年相率为盗,处於雚泽。”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不见旧耆老,但覩新少年。”唐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且与少年饮美酒,往来射猎西山头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两人都是出羣才学,英鋭少年。”2.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。谢觉哉《观花小记》:“重庆市团委……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。”《<艾青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