绂冕谢知己,林园多后时
绂冕谢知己,林园多后时释义
【林园】田园。亦指园林。晋陶潜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》诗:“诗书敦宿好,林园无世情。”唐元稹《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》诗:“浦屿崎嶇到,林园次第巡。”宋范成大《休宁》诗:“林园富瓜笋,堂密美杉柏。”典
【多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得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當何切,朵平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衆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夫孔多。《增韻》不少也。《易·謙卦象傳》君子以裒多益寡。《禮·表記》取數多者,仁也。又勝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多矣乎予出祖者。《註》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,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臣之業所就,孰與仲多。又刻求也。《左傳·僖七年》後之人將求多于汝,汝必不免。又稱美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諸公聞之皆多盎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,帝以此多之。又戰功曰多,見《周禮·夏官·司勲》。又荒俗呼
【后时】1.失时;不及时。《楚辞·贾谊<惜誓>》:“黄鵠后时而寄处兮,鴟梟群而制之。”王逸注:“言贤者失时,后辈亦为谗佞所排逐。”唐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争献谋计,惟恐后时。”《金史·胡沙补传》:“今举大事不可后时,若俟河冻,则辽兵盛集来攻矣。”2.后来;以后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天下不如意,恒十居七八,故有当断不断,天与不取,岂非更事者恨於后时哉!”《百喻经·五百欢喜丸喻》:“后时彼国大旷野中有恶师子,截道杀人,断絶王路。”
【绂冕】1.古时系官印的丝带及大夫以上的礼冠。引申为官服、礼服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待媒而结言,聘纳而取妇,紱絻而亲迎。”唐骆宾王《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》诗:“彯缨陪紱冕,载笔偶璵璠。”清魏源《拟进呈<元史新编>序》:“古圣人以紱冕当天之喜,斧鉞当天之怒。”2.比喻高官。汉蔡邕《司空杨秉碑》:“烈祖杨憙佐命征伐,封赤泉侯。嗣子业,紱冕相继。”唐杜甫《赠王侍御四十韵》:“不关轻紱冕,俱是避风尘。”清姚鼐《复张君书》:“士或欲匿山林而羈於紱冕,或心趋殿闕而不能自脱於田舍。”漢
【谢】《唐韻》辭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詞夜切,音榭。《說文》辭去也。《廣雅》去也。《楚辭·九章》願歲幷謝與長友兮。《註》謝,去也。又《正韻》絕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謝絕賔客。又《增韻》退也,衰也,彫落也。《南史·範縝傳》形存則神存,形謝則神減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若春秋有代謝。又《類篇》告也。《前漢·餘傳》厮養卒謝其舍。《晉灼註》以辭相告曰謝。又《韻會》拜賜曰謝。《前漢·張安世傳》安世嘗有引薦,其人來謝。安世以爲舉賢達能,豈有私謝邪。又《正字通》自以爲過曰謝。《禮·檀弓》從而謝焉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旦日不可不蚤
【知己】1.谓了解、赏识自己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驥於是俛而喷,仰而鸣,声达於天,若出金石声者,何也?彼见伯乐之知己也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説己者容。”宋杨万里《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》之一:“孝宗最知己,交臂失城墉。”巴金《秋》六:“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,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。”2.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。三国魏曹植《赠徐干》诗:“弹冠俟知己,知己谁不然。”唐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诗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,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