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不戚戚,妻子不咨咨

父母不戚戚,妻子不咨咨

诗句读音
妻子不咨咨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qī zǐbù|fǒuzī zī
父母不戚戚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fù mǔbù|fǒuqī qī

父母不戚戚,妻子不咨咨释义

【妻子】妻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”唐杜甫《新婚别》诗:“结髮为妻子,席不煖君牀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学究妻子又来送饭,不见学究回来,告与公公得知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老夫当日认假为真,虽妻子跟前不敢説破,其实所称八拜为交,皆虚言耳。”杨朔《潼关之夜》:“‘我一定打游击去,决不后退!’丈夫坚决地说。‘我一定追随着你。’妻子也不曾动摇。”2.妻和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:“祐问长有妻子乎?对曰:‘有妻未有子也。’”《百喻经·水火喻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咨咨】息声。唐韩愈《嗟哉董生行》:“父母不慼慼,妻子不咨咨。”唐白居易《五弦弹》诗:“座中有一远方士,唧唧咨咨声不已。”

【父母】1.父亲和母亲。《诗·小雅·蓼莪》: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四:“﹝主﹞奉行十善,哀念人民,如父母爱子。”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三章:“要像父母一样爱护、关心战士。”2.指万物化生的根源。《书·泰誓上》:“惟天地,万物父母;惟人,万物之灵。”《鹖冠子·泰录》:“味者,气之父母也;精微者,天地之始也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夫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六合所包,阴阳所呴,雨露所濡,道德所扶:此皆生一父母而閲一和也。”3.见“父母官”。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戚戚】相亲貌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:“戚戚兄弟,莫远具尔。”毛传:“戚戚,内相亲也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退省诸王,常有戚戚具尔之心。”《南史·谢弘微传》:“混诗所言:‘昔为乌衣游,戚戚皆亲姓。’”2.忧惧貌;忧伤貌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长戚戚,多忧惧。”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:“今我度兹,戚戚其惧。”晋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戚戚於贫贱,不汲汲於富贵。”宋李清照《声声慢》词: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悽悽惨惨戚戚。”鲁迅《三闲集·通信》:“虽然明知道这是浅薄的人道主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