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丘挹袂去何处,五芝同晓仙露晞

浮丘挹袂去何处,五芝同晓仙露晞

诗句读音
浮丘挹袂去何处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fú qiūyì4qùhé|hē|hèchǔ|chù
五芝同晓仙露晞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wǔ1tóng|tòngxiǎoxiān lùxī

浮丘挹袂去何处,五芝同晓仙露晞释义

【浮丘】1.即浮丘公。《文选·郭璞<游仙诗>之三》:“左挹浮丘袖,右拍洪崖肩。”李善注引《列仙传》:“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。”唐李白《凤笙篇》:“莫学吹笙王子晋,一遇浮丘断不还。”唐刘禹锡《酬令狐相公见寄》诗:“何时得把浮丘袖?白日将昇第九天。”宋司马光《游仙曲》之二:“何时得接浮丘袂,沧海横飞万餘里。”参见“浮丘公”。2.复姓。汉有浮丘伯。见《汉书·儒林传·申公》。

【挹】《唐韻》於汲切《集韻》乙及切,音邑。《說文》抒也。《廣韻》酌也。《詩·小雅》維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漿。又《大雅》泂酌彼行潦,挹彼注兹。又《唐韻》伊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一入切,音揖。義同。又通揖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湯武之誅桀紂,拱挹指麾。又通抑。《後漢·光武帝紀》情存損挹,推而不居。《荀子·宥坐篇》挹而損之。《註》挹,退也。

【袂】《唐韻》弭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蔽切,音櫗。《玉篇》袖也。《釋名》袂,掣也。掣,開也。開張之,以受臂屈伸也。《禮·曲禮》以袂拘而退。《儀禮·大射儀》大射正弓矢,以袂順左右隈。《前漢·鄒陽傳》攘袂而正議者,獨大王耳。又擔袂,國名。《水經注》江口有國,號擔袂,屬天竺。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。又《集韻》儒稅切。音汭。《莊子·漁父篇》被髮揄袂。《釋文》袂,李音芮。又倪祭切。同褹。詳褹字註。又《類篇》古穴切,同。亦袖也。《韻補》《沈炯·歸魂賦》:矧古今之悲凉,並攢心而霑袂。渡狹嶺之欹危,跨淸津之幽咽。漢典考證:〔《莊子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芝】《唐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之。《說文》神草也。《本草》有靑赤黃白黑紫六色。《註》芝爲瑞草,服之神仙。《王充·論衡》芝生於土,土氣和,故芝草生。《瑞應圖》王者敬事耆老,不失舊故,則芝草生。《白虎通》德至山陵,則景雲出,芝實茂。又《禮·內則》芝栭蔆椇。又《揚雄·甘泉賦》于是乗輿,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。《註》華芝,華蓋也。 《六書略》隷作,象芝出地。zdic.net漢典

【同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桐。《說文》合會也。《玉篇》共也。《廣韻》①也。《易·同人》天與火同人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·益稷》敷同日奏罔功。又《廣韻》齊也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詩·小雅》我馬旣同。又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獸之所同。《傳》同猶聚也。又和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大同。《註》猶和也,平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六律六同。《註》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《典同》掌六律,六同之和。《註》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,與之同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·
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
【仙露】本指汉武帝所造铜仙人捧盘所接的甘露,后亦借指皇帝赐的御酒。明屠隆《綵毫记·为国荐贤》:“赐微臣金茎仙露,荐琱盘凤腊和麟脯。”参见“仙掌”。

【晞】《唐韻》香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香依切,音希。《說文》乾也。《詩·秦風》白露未晞。《傳》晞,乾也。《禮·玉藻》髮晞用象櫛。《註》晞,乾也。又《詩·齊風》東方未晞。《傳》晞,明之始升。《疏》晞謂將旦之時,日之光氣始升于上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晞,暴也。東齊、北燕之閒謂之晞。又《玉篇》燥也。或作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