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蕖虽瘦亦弥漫,照眼翠盖遮红妆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芙蕖虽瘦亦弥漫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fú qúsuīshòuyìmí màn |
照眼翠盖遮红妆 | 平仄: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zhào yǎncuì gàizhēhóng zhuāng |
芙蕖虽瘦亦弥漫,照眼翠盖遮红妆释义
【芙蕖】亦作“芙渠”。荷花的别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荷,芙渠。其茎茄,其叶蕸,其本蔤,其华菡萏,其实莲,其根藕,其中的,的中薏。”郭璞注:“﹝芙渠﹞别名芙蓉,江东呼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渌波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莲花赋》:“若其华实各名,根叶异辞,既号芙渠,亦曰泽芝。”宋王安石《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》诗:“池塘三四月,菱蔓芙蕖馥。”清秦松龄《和吴弘人见赠之作》:“尊酒共君秋夜醉,满庭清露湿芙蕖。”
【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宣隹切,音綏。《說文》似蜥蜴而大。从虫唯聲。又《玉篇》詞兩設也。《廣韻》助語也。《集韻》不定也。况辭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每有,雖也。《註》詩曰:每有良朋,辭之雖也。《禮·少儀》雖請退可也。《疏》雖,假令也。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。又《玉篇》推也。又與唯通。《禮記·表記》唯天子受命於天。註:唯當爲雖。又《荀子·性恶篇》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,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楊僦註:唯,讀爲雖。漢典考證:〔《註》小雅棠棣曰,每有良朋〕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
【瘦】《廣韻》所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救切。同。臞也。又《集韻》疎鳩切,音。瘠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山殺瘦。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弥漫】唐王昌龄《采莲》诗:“湖上水瀰漫,清江初可涉。”明徐复祚《投梭记·逆节》:“长江万里瀰漫,势委迤,形屈盘。”清方文《送万茂先应征北上》诗:“鷄笼山崪峍,秦淮水瀰漫。”2.充满;布满。南朝梁沉约《八咏诗·晨征听晓鸡》:“出海涨之苍茫,入云途之瀰漫。”元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一折:“杀气瀰漫遮日月,喊声嘹喨震青霄。”清顾炎武《田功论》:“今之中土,瀰漫蒿莱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一:“把取下的残烛吹熄了,刺鼻的油气立刻弥漫在小舱里。”1.充满;布满。《宋书·符瑞志下》:“宣城宛陵广野蚕成茧,大如雉卵,弥漫林谷,年年
【照眼】犹耀眼。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。唐杜甫《酬郭十五判官》诗:“才微岁老尚虚名,卧病江湖春復生。药裹关心诗总废,花枝照眼句还成。”宋赵师侠《谒金门·驼岗迓陆尉》词:“竹裡疎花梅吐,照眼一川鸥鷺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金缕曲·亡妇忌日有感》词:“但有玉人常照眼,向名花美酒拚沉醉。”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二六:“等到他觉察的时候,他已经站到那翠绿照眼藤蔓密布的墙前了。”
【翠盖】1.饰以翠羽的车盖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驰要褭,建翠盖。”高诱注:“翠盖,以翠鸟羽饰盖也。”唐李白《东武吟》:“乘舆拥翠盖,扈从金城东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三回:“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,十餘辆翠盖车,明儿黎明伺候。”2.泛指华美的车辆。汉辛延年《羽林郎》诗:“银鞍何煜爚,翠盖空踟蹰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翠盖飘摇,文鷁委蛇。”3.帝王的代称。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,故称。唐杜甫《咏怀》之一:“西京后陷没,翠盖蒙尘飞。”《旧唐书·崔胤传》:“覩纶言於凤纸,若面丹墀;认御札於龙衣,如亲翠盖。”4.指
【遮】《廣韻》正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奢切,音。《說文》遏也。《玉篇》冒也,斷也,要也,攔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三老董公遮說漢王。《後漢·班超傳》伏兵遮擊。又《正韻》蔽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張帶鞬,遮迾出入。又《正字通》周遮,語多貌。《白居易詩》周遮說話長。又《集韻》之夜切,音柘。義同。又叶之戈切,灼平聲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山林爲之震動,川谷爲之蕩波。《巴渝》宋蔡,淮南《于遮》。《註》《于遮》,曲名。漢典考證:〔又叶之弋切,灼平聲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山林爲之震動,川谷爲之蕩波,巴渝宋蔡,淮南于遮。〕 謹
【红妆】“红粧”。1.指女子的盛妆。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,故称。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。”唐元稹《瘴塞》诗:“瘴塞巴山哭鸟悲,红粧少妇歛啼眉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二回:“这好似醉朱颜,羞晕生;这好似褪红妆,残梦醒。”2.指美女。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尹惟晓词》:“苹末转清商,溪声供夕凉,缓传杯催唤红妆。”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三折:“你送了我这一场,休了俺那红粧,弃了俺那儿郎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传概》:“马嵬驛,六军不发,断送红妆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六:“路上行人,隔窗可望见翠袖红妆,可听见琴声笑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