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寿及黎庶,威名慑夷狄

富寿及黎庶,威名慑夷狄

诗句读音
富寿及黎庶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fùshòujílí shù
威名慑夷狄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wēi míngshèyí dí

富寿及黎庶,威名慑夷狄释义

【富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副切,否去聲。《說文》備也。一曰厚也。《廣韻》豐於財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福,二曰富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二曰祿以馭其富又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本富爲上,末富次之,奸富最下。又《易·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《禮·儒行》不祈多積,多文以爲富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有萬不同之謂富。又《正字通》年富,謂年幼後來齒歷方久也。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悼惠王富於春秋。又《禮·祭義》殷人貴富而尚齒。《註》臣能世祿曰富。又貨賄也。《書·呂》典獄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。《註》主獄之官,非惟得盡法於權勢,亦得盡法於賄賂之人也

【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承咒切,音綬。《說文》久也。凡年齒皆曰壽。《書·君奭》天壽平格。《詩·大雅》作召公考,天子萬壽。《左傳·僖三十二年》爾何知,中壽。《註》上壽百二十歲,中壽百歲,下壽八十。《董子繁露》壽者,酬也。壽有短長,由養有得失。《前漢·王吉傳》心有堯舜之志,則體有松喬之壽。又以金帛贈人曰壽。《史記·刺客傳》嚴仲子奉。黃金百鎰,爲聶政母壽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壽星,角亢也。《註》數起角亢,列宿之長,故曰壽。又地名。平壽,衞下邑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衞侯在平壽,壽州古淮南,春秋吳楚蔡之地,戰國倂于

【黎庶】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騶衍睹有国者益淫侈,不能尚德,若《大雅》整之於身,施及黎庶矣。”宋范仲淹《奏上时务书》:“国侵则害加黎庶,德败则祸起萧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一四回:“上慰圣心,下安黎庶。”典

【威名】声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蛇作怪者》:“会武陵蛮夷黄高攻烧南郡,鸿卿以威名素著,选登亚将。”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娄(韩娄)素闻胜威名,竟不敢南寇。”宋黄庭坚《送范德孺知庆州》诗:“乃翁知国如知兵,塞垣草木识威名。”清吴伟业《赠家侍御雪航》诗:“君来仗威名,一言释猜忌。”萧华《长征组歌·红军不怕远征难》:“铁流两万五千里,红军威名天下扬。”

【慑】《廣韻》之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質涉切,音讋。《說文》失氣也。从心聶聲。一曰服也,怖也。或作。《禮·曲禮》則志不懾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憂則挫而懾。又《集韻》失涉切,音攝。懾慴,恐懼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
【夷狄】1.古称东方部族为夷,北方部族为狄。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圣王之制,施德行礼,先京师而后诸夏,先诸夏而后夷狄。”宋王安石《河北民》诗:“家家养子学耕织,输与官家事夷狄。”鲁迅《坟·论“他妈的!”》:“唐以后,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;到了金元,已奉夷狄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2.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或在王室,或在夷狄,莫之数也。”唐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其子孙甚多,散处中国夷狄,皆冒管城。”唐聂夷中《行路难》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