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行仙遗像,我志愈激昂

伏行仙遗像,我志愈激昂

诗句读音
伏行仙遗像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三十六養
拼音: fúháng|xíngyíxiàng
我志愈激昂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ǒzhìyùjī áng

伏行仙遗像,我志愈激昂释义
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

【像】《唐韻》徐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似兩切,音象。形象也,肖似也。又摹倣也。《易·繫辭》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像上之意。通作象。
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
【愈】《廣韻》以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勇主切,音庾。《玉篇》勝也。《廣韻》賢也。《增韻》過也。《孟子》丹之治水也,愈於禹。又進也,益也。《詩·小雅》憂心愈愈。《蘇氏曰》愈愈,益甚之意。又差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相從爲愈。《註》愈,差也。《正義》病差謂之愈。又《正韻》偶許切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容朱切《韻會》羊朱切《正韻》雲俱切,音于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動而愈出。《音義》羊主反,又羊朱反。又通作兪。《吳語》越閒兪章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兪務而俞遠。讀作愈。《前漢·禮志》兪甚亡益。 亦通作瘉。《晉語》東方之士孰爲瘉。《註》賢也

【激昂】卬”。1.振奋激励,激励。汉刘向《列女传·王章妻女》:“妻呵怒曰:‘仲卿尊贵。在朝廷谁愈於仲卿者?今疾病困厄,不自激昂,乃反涕泣,何鄙也!’”唐怀素《自叙》:“屡蒙激昂,教以笔法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盖昇平之际,物色人才,危急之秋,激昂忠义。”2.激怒而使之感悟。《文选·扬雄<解嘲>》:“范雎,魏之亡命也……激卬万乘之主,介涇阳抵穰侯而代之,当也。”李善注引如淳曰:“激卬,怒也。”3.奋发昂扬。汉傅毅《舞赋》:“明诗表指,嘳息激昂。”《新唐书·李训传》:“仲言持诡辩,激卬可听,善鉤揣人主意。”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