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岩来筑处,磻溪入钓前

傅岩来筑处,磻溪入钓前

诗句读音
磻溪入钓前平仄: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一先
拼音: pán xīrùdiàoqián
傅岩来筑处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fù yánláizhù|zhúchǔ|chù

傅岩来筑处,磻溪入钓前释义

【磻溪】谿”。亦作“磻磎”。水名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,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。亦借指吕尚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太公望少为人壻,老而见去,屠牛朝歌,赁於棘津,钓於磻溪。”晋李石《续博物志》卷八:“汲县旧汲郡,有硤水为磻溪,太公钓处,有太公泉、太公庙。”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是以文武之佐,磻磎藴其玉璜;尧舜之臣,荣河鏤其金版。”唐韩愈《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》:“傅氏筑已卑,磻溪钓何激。”明张四维《双烈记·决计》:“淳化功名推许国,磻溪功业重西周。”清方文《姜先生六十双寿》:“非熊若是磻谿老,此日垂竿竹尚青。
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
【钓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嘯切,音弔。《說文》鉤魚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釣維何。《傳》釣者,以此有求于彼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詹公釣千歲之鯉。《呂氏春秋》太公釣于滋泉,以遇文王。《宋玉·釣賦》昔堯舜禹湯之釣也。以聖賢爲竿,道德爲綸,仁義爲鉤,祿利爲餌,四海爲池,萬民爲魚。又取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虞君好寶,而晉獻以璧馬釣之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紹興進士釣宏。

【傅岩】亦称“傅险”。古地名。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,故称。《书·说命上》:“説筑傅巖之野。”孔传:“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,通道所经,有涧水坏道,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。説贤而隐,代胥靡筑之,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得説於傅险中。是时,説为胥靡,筑於傅险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旧本作‘险’,亦作‘巖’也。”张守节正义引《地理志》:“傅险即傅説版筑之处,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,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,即虞国、虢国之界。又有傅説祠。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山西三·平阳府》:“傅巖,县(平陆县)东三十五里
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
【筑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六切《正韻》之六切,音竹。《說文》筑,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。《釋名》筑,以竹鼓之筑柲之也。《風俗通》狀如瑟而大頭,安絃,以竹擊之,故名曰筑。顏師古曰:筑形似瑟而小,細項。《廣韻》筑似箏而十三絃。《史記·荆軻傳》高漸離擊筑,荆軻和而歌於市中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筑,拾也。《註》謂拾掇。《疏》《金縢》云:凡大木所偃,盡起而筑之。馬融云:起其木,指其禾。又《廣韻》直六切《集韻》佇六切,音逐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南陽郡有筑陽縣。《註》筑音逐。《水經注》沔水南過筑陽縣東,筑水出自房陵東,過其縣。 《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