怫郁厌烦暑,稍欣夕气清

怫郁厌烦暑,稍欣夕气清

诗句读音
稍欣夕气清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shāo|shàoxīnxīqìqīng
怫郁厌烦暑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fúyùyàn fánshǔ

怫郁厌烦暑,稍欣夕气清释义

【稍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敎切,音哨。《說文》出物有漸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惟稍受之。《註》稍,廩食也。《疏》以其稍稍給之,故謂米廩爲稍。又《廣韻》均也,小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凡王之稍事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,謂之稍事。一說有小事而飮酒。又《韻會》漸也。《韓愈·答柳柳州食蝦蟆詩》余初不下喉,近亦能稍稍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稍人註》距王城三百里曰稍。《疏》案載師家邑任稍地,在三百里內,故云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山巧切,音梢。亦漸也。又《集韻》師交切,音筲。稅也。

【欣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斤切,音訢。《說文》笑喜也。《禮·月令》慶賜遂行,無不欣說。《周語》事神保民,莫不欣喜。又欣欣,亦喜貌。《楚辭·九歌》君欣欣兮樂康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木欣欣以向榮。亦作訢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天下訢訢,將興堯舜之道。又作忻。《史記·管晏傳贊》爲之執鞭,所忻慕焉。又獸有力之名。《爾雅·釋獸》兔絕有力,欣。牛絕有力,欣犌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本漢陽曲縣地,隋置欣州,因欣口爲名。又姓。見《奇姓通》。又叶虛言切,音軒。《陸雲·贈顧尚書詩》華英已曜,餘光難延。會淺別速,哀以紹欣。 《集韻》

【夕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祥易切,音席。晨之對,暮也。《尚書·大傳》歲之夕,月之夕,日之夕,謂臘爲歲夕,晦爲月夕,日入爲日夕也。《詩·小雅》以永今夕。又朝見曰朝,夕見曰夕。《晉語》平公射鷃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。公怒,將殺之,叔向聞之夕。《註》夕見于朝以諫也。又七夕。《齊諧記》桂陽武丁有仙道,謂弟曰:七月七夕,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。《荆楚歲時記》七夕,婦女結綵樓,瓜果庭中,穿七孔針以乞巧。柳宗元有乞巧文。又官名。夕郞,漢制,給事黃門之職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莊十九年》楚子卒,鬻拳葬諸夕室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

【气】《唐韻》去旣切《集韻》丘旣切,音炁。《說文》雲气也。象形。一曰息也。或作氣、炁。又與人物也。今作乞。又《玉篇》去乙切《廣韻》去訖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欺訖切,音乞。《博雅》求也。一曰取也。或省文作乞。《徐官·古今印史》氣,小篆本作气。氣爲火所化,其出必炎上,故象炎上之形。凡求乞者必於上,因借爲求乞字。气、乞本同一字也。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,乃省一筆以別之。又《六書正譌》气,俗用氣,乃稟氣之氣。雲气必用气。○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,而气、氣字義實同,分屬則泥矣,《正譌》之說非是。(氣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去旣切《集韻》《

【怫】《廣韻》扶沸切《集韻》父沸切,音費姓之費。《集韻》怫,心不安也。又《集韻》芳未切。音費。耗之費忿貌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怫然作色。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符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勿切,音佛。《說文》鬱也。《魏樂府苦寒行》我心何怫鬱。又或作弗。《前漢·溝洫志瓠子歌》魚弗鬰兮柏冬日。 亦作沸。《史記·河渠書瓠子歌》作沸鬱。又《字彙補》蒲沒切,音悖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五家之言怫異。言五家之文,各相悖異不同也。索隱讀。

【厌烦】宋黄庭坚《放言》诗:“从事常厌烦,归心自如卷。”《古今小说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》:“罗童正行在路,打火造饭,哭哭啼啼不肯吃,连陈巡检也厌烦了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四回:“还有寳玉,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,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就不厌烦,你説奇不奇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回:“这土老儿在家里住得厌烦了,到上海去谋事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三章:“在这痛苦底熬煎中,他不仅怕到姑母家去,怕走那条街,甚至这城市他也住得厌烦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