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之刀圭换肝肠,三十六帝参翱翔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服之刀圭换肝肠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fú|fùzhīdāo guīhuàngān cháng |
三十六帝参翱翔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sān shíliù|lùdìcān|shēn|cēn|sānáo xiáng |
服之刀圭换肝肠,三十六帝参翱翔释义
【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作。用也。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。从舟聲。《五經文字》《石經》變舟作月。《易·繫辭》服牛乗馬。《疏》服用其牛。《詩·鄭風》兩服上襄。《箋》兩服,中央夾轅者。《疏》馬在內兩服者,馬之上駕也。又《廣韻》衣服。《易·訟卦》以訟受服。《書·舜典》車服以庸。又懾服也。《易·豫卦》罰淸而民服。《書·舜典》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《疏》天下皆服從之。又五服。《書·益稷》弼成五服。《傳》侯甸綏要荒服也,服五百里。又《周官》六服羣辟。《疏》周禮九服。此惟言六服者,夷、鎭、蕃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刀圭】中药的量器名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金丹》:“服之三刀圭,三尸九虫皆即消坏,百病皆愈也。”王明校释:“刀圭,量药具。武威汉墓出土医药木简中有刀圭之称。”《本草纲目·序例》引南朝梁陶弘景《名医别录·合药分剂法则》:“凡散云刀圭者,十分方寸匕之一,准如梧桐子大也……一撮者,四刀圭也。”唐崔元略《赠毛仙翁》诗:“度世无劳大稻米,昇天只用半刀圭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周琰》:“更赠公良药一刀圭,服之必效。”2.指药物。唐王绩《采药》诗:“且復归去来,刀圭辅衰疾。”明单本《蕉帕记·赠帕》:“愿今宵,刀圭入口,寒热霎时消。
【换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玩切,音逭。讀若完去聲。《說文》易也。《晉書·阮孚傳》嘗以金貂換酒。又《前漢·敘傳》項氏畔換。《註》孟康曰:畔,反也。換,易也。師古曰:畔換,强恣貌。猶言跋扈也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雲散叛換。《註》叛換,猶恣睢也。《集韻》作愌。又于眷切,音院。《蘇轍·送孫提詩》依依東軒竹,凜凜故人面。詔書遂公私,使節許新換。从手从側人从穴从廾。俗作换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思·魏都賦》雲散叛換。《註》換,猶恣睢也。〕 謹照原文註下增叛字。 考證:〔《左思·魏都賦》雲散叛換。《註》換,猶恣睢也。
【肝肠】比喻内心。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关山则风月凄愴,陇水则肝肠断絶。”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文秀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,身子虽居河南,那肝肠还掛在苏州,那有心情看到书上。”清李渔《慎鸾交·赠妓》:“只近肝肠不近身,才见相知别有因。”郭影秋《悼孙泱同志》诗:“批评增信任,夜话露肝肠。”
【三十】。十的三倍。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:“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”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成王定鼎于郟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。”2.指三十岁。《穀梁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丈夫三十而娶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戏赠丽人》诗:“自矜心所爱,三十侍中郎。”唐崔灝《赠王威古》诗:“三十羽林将,出身常事边。”3.指三十年。唐权德舆《古兴》诗:“人生大限虽百岁,就中三十称一世。”
【六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竹切《正韻》盧谷切,音陸。《說文》易之數,隂變于六,正于八。《玉篇》數也。《增韻》三兩爲六,老隂數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文五年》楚人滅六。《史記·黥布傳》布者,六人也。《註》索隱曰:地理志,廬江有六縣。蘇林曰:今爲六安也。又叶錄直切,音近力。《前漢·西域敘傳》總統城郭,三十有六。修奉朝貢,各以其職。
【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音諦。《說文》諦也。王天下之號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君也。《白虎通》德合天者稱帝。《書·堯典序》昔在帝堯,聰明文思,光宅天下。《疏》帝者,天之一名,所以名帝。帝者,諦也。言天蕩然無心,忘于物我,公平通遠,舉事審諦,故謂之帝也。五帝道同于此,亦能審諦,故取其名。《呂氏春秋》帝者,天下之所適。王者,天下之所往。《管子·兵法篇》察道者帝,通德者王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。《註》蔡邕曰:上古天子稱皇,其次稱帝。又諡法。《史記·正義》德象天地曰帝。又上帝
【参】〔古文〕朁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含切,音驂。《集韻》謀度也,閒厠也。又《玉篇》相謁也。《廣韻》參,承也,覲也。又《增韻》干與也,參錯也。又《韻會》三相參爲參,五相伍爲伍。《易·繫辭》參伍以變。《韻會》左傳,自參以上。周禮,設其參。皆謂三相參列也。後世參軍,參謀,參知政事,蓋取此義。又星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參爲白虎三星,直者是爲衡石。《註》參三星者,白虎宿中,東西直似稱衡也。又《唐韻》所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疏簪切,音森。《說文》商星也。本作曑,从晶聲。《徐曰》其上晶與星同義也。今文作參。
【翱翔】飞翔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翱翔蓬蒿之间,此亦飞之至也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凤凰翼其承旂兮,高翱翔之翼翼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阴隐客》:“五色鸟大如鹤,翱翔乎树杪。”明徐霖《绣襦记·厌习风尘》:“鸞和凤并翱翔,云霞灿灿夺目光。”陈山《旅顺口》诗:“春天来到了北地,桃花烧红了碧海,白鸥在上下翱翔。”2.徘徊不进,停滞不前。宋苏轼《答李琮书》:“今韩存宝等诸军,既不敢与乞弟战,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。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百菊溪制府》:“其后官阶蹭蹬,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。”梁启超《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》第二章:“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