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奏徒将命,周行自引才

伏奏徒将命,周行自引才

诗句读音
周行自引才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六咍
拼音: zhōu xíngzì yǐncái
伏奏徒将命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fú4tújiāng mìng

伏奏徒将命,周行自引才释义

【周行】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佻佻公子,行彼周行。”朱熹集传:“周行,大路也。”2.周官的行列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:“嗟我怀人,寘彼周行。”毛传:“行,列也。思君子,官贤人,置周之列位。”后用以泛指朝官。唐王维《请施庄为寺表》:“元圣中兴,羣生受福,臣至庸朽,得备周行。”清吴伟业《通元老人龙腹竹歌》:“京师公卿谁旧识?与君异国共周行。”3.至善之道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”毛传:“周,至;行,道也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郑注《莱誓》云:‘至,犹善也。’是知<传>训‘周行’为‘至道’,即善道也。郑注

【自引】自杀。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防必欲害之,二日之中,传考四狱,狱吏劝詡自引。詡曰:‘寧伏欧刀以示远近。’”《后汉书·梁节王畅传》:“臣小人,贪见明时,不能即时自引,惟陛下哀臣,令得喘息漏刻。”晋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感三良之殉秦兮,甘捐生而自引。”2.自行引退。汉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凤縹縹其高逝兮,夫固自引而远去。”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时李膺为青州刺史,名有威政,属城闻风,皆自引去,蕃独以清绩留。”宋叶适《辞免提举上清太平宫状》:“儻若贪荣冒处,不知自引,是彰圣朝滥予之过,而非所以为劝也。”3.自己攀引。《汉

【才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艸木之初也。从丨,上貫一,將生枝葉。一,地也。《徐曰》上一,初生岐枝。下一,地也。《六書正譌》才,木質也。在地爲木,旣伐爲才,象其枝根斬伐之餘。从木省。別作材,非。又天地人爲三才。《易·繫辭》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 一曰能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必取賢斂才焉。《論語》才難,不其然乎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擇人以四才。《邵堯夫曰》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。才者,天之良質也,學者所以成其才也。又質也,力

【奏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則切,諏去聲。進也,薦也。《書·舜典》敷奏以言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又樂一更端曰奏,故九成謂之九奏。《周禮·春官》九奏乃終,謂之九成。《詩·小雅》樂具入奏。《禮·樂記》節奏合以成文。《註》節謂曲節,奏謂動作。《漢書》作族。《嚴安傳》調五聲,使有節族。又類。《晉法》召王公以一尺奏,王公以下用一尺版。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。《前漢·汲黯傳》上嘗坐武帳,黯前奏事。又與腠通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載體進奏。《註》奏,謂牲體皮膚之理也。又與輳湊通。《前漢·成帝紀》帝帥羣臣,橫大河

【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塗。《說文》本作。步行也。《易·賁卦》舍車而徒。又步卒也。《詩·魯頌》公徒三萬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徒輦者也。《疏》會同田獵,人挽輦以徒行也。《詩·小雅》徒御不驚。又《玉篇》衆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實繁有徒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人至察,則無徒。又《廣韻》空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暴虎,徒搏也。《註》空手執也。又《廣雅》徒,袒也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秦人捐甲,徒裼以趨敵。又《正韻》但也。《孟子》徒善不足以爲政。又《廣韻》黨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朋精粹而爲徒。又弟子曰徒。《論語》非

【将命】1.奉命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将命于朝。”郑玄注:“将,犹奉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建武元年》:“凡使人以和为贵,勿迭相矜夸,见於辞色,失将命之体也。”胡三省注:“奉命而行,谓之将命。”2.传命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童子将命。”朱熹集注:“将命,谓传宾主之言。”宋司马光《与王介甫书》:“光居常无事,不敢涉两府之门,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