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淳诸大儒,流派何以异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流派何以异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平七之 拼音: liú pàihé yǐ4 |
乾淳诸大儒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虞 拼音: chún|zhūnzhūdà|dài|tàirú |
乾淳诸大儒,流派何以异释义
【流派】水的支流。唐张文琮《咏水》:“标名资上善,流派表灵长。”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二折:“望黄河一股儿浑流派,高冲九曜,远映三台,上连银汉,下接黄埃。”2.文艺、学术等方面的派别。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摴蒱》:“摴蒱之名,至晋始著,不知起於何代,要其流派,必自博出也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里事·金士腾》:“今世学诗之徒,类附合流派,不求自得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四:“隔着纱窗看晓雾,社会主义的流派,社会主义的意义都是纷乱,不十分清晰的。”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美的追求者》:“原来那全是画。原版的画,复制的画,各种各样
【何以】1.用什么;怎么。《诗·召南·行露》:“谁谓雀无角?何以穿我屋。”《南史·陈后主纪》:“监者又言:‘叔宝常耽醉,罕有醒时。’隋文帝使节其酒,既而曰:‘任其性,不尔何以过日?’”明高启《卧东馆简诸友生》诗:“何以度兹运?相勗蹈其常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八:“为着人生,不得不别离,却又禁不起别离,你们何以慰我?”2.为什么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天何以刺?何神不富?”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为?”唐韩愈《秋怀》诗之七:“我无汲汲志,何以有此憾?”《续资治
【异】《廣韻》與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盈之切《正韻》延之切,音怡。《廣韻》已也。《書·堯典》异哉,試可乃已。《傳》异,已也,退也。言餘人盡巳,惟鯀可試,無成乃退。《正義》异聲近巳,巳訓止,是停住之意,故爲退也。又《集韻》發歎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怡去聲。《說文》舉也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又與異通。《列子·楊朱篇》何以异哉。(異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移去聲。《說文》分也,从廾从。予也。《博雅》異分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民有二男以上,不分異者,倍其賦。又不同也
【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常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殊倫切,音純。淸也,樸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何道眞之淳粹兮。《註》不澆曰淳。又沃也。《周語》王乃淳濯饗醴。又大也。《班固·幽通賦》黎淳耀於高辛兮。又兵車之耦曰淳。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鄭伯賂晉侯,廣車軘車淳十五乗。又鹹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五年》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。《註》淳鹵,埆薄之地。《正義》淳鹵,地薄,故表之,輕其賦稅。又淳淳,流動貌。《莊子·則陽篇》禍福淳淳。又《集韻》朱倫切,音諄。漬也,沃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鐘氏淳而漬之。《註》淳,沃也。又主尹切,音準。布帛廣
【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章魚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專於切,渚平聲。《說文》辯也。《徐曰》別異之辭。《爾雅·釋訓》諸諸,便便,辯也。《註》皆言辭辯給也。又《玉篇》非一也。皆言也。《正韻》凡衆也。《書·舜典》歷試諸艱。《詩·邶風》孌彼諸姬。《史記·賈誼傳》紛亂諸事。又《廣雅》之也,於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十四年》迎者行見諸,舍見諸。《註》諸,之也。《禮·射義》射求正諸己。《註》諸,猶於也。又《韻會》語助辭。《詩·邶風》日居月諸。《疏》居,諸,語助也。《公羊傳·桓六年》其諸以病桓與。《註》其諸,辭也。又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【儒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襦。學者之稱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人曰儒。《周禮·天官》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又侏儒,短人也。又侏儒,柱名,與株檽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欂櫨侏儒。又與偄同。《隸釋魯峻孟郁》儒作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