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坤一衣带,吴楚两邮亭

乾坤一衣带,吴楚两邮亭

诗句读音
乾坤一衣带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qián kūnyīyī dài
吴楚两邮亭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ú chǔliǎngyóu tíng

乾坤一衣带,吴楚两邮亭释义

【乾坤】“乾川”。1.《易》的乾卦和坤卦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《坤》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春秋》之元、《诗》之《关雎》、《礼》之《冠》《昏》、《易》之《乾》《巛》,皆慎始敬终云尔。”明何楷《古周易订诂》卷一:“《周易》首《乾》《坤》。”2.称天地。《易·说卦》:“乾为天……坤为地。”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经纬乾坤,出入三光。”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:“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,此乾巛之美也。”金元好问《自题中州集后》诗之三:“万古骚人呕肺肝,乾坤清气得来难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谕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衣带】1.束衣的带子。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”《南史·何敬容传》:“武帝虽衣浣衣,而左右衣必须洁。尝有侍臣衣带卷摺,帝怒曰:‘卿衣带如绳,欲何所缚?’”宋柳永《凤栖梧》词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沈从文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·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》:“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,把这些材料、颜色、形状不同的珠子,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,系在衣带间,更加显得美丽无比。”2.衣与带。亦代称衣着,装束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夙兴夜寐,衣带必饰。”3.见“衣带水”。漢

【吴楚】1.春秋吴国与楚国。三国魏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吴楚凭江,负固方城。”2.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。即今长江中、下游一带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君吴楚之士,亡国之餘,有何异才,而应斯举?”唐杜甫《登岳阳楼》诗:“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”明许宗鲁《登齐山楼》诗:“淮淝山色尊前出,吴楚江流画里看。”陈毅《咏三峡》诗:“总嫌太狭窄,吴楚天地宽。”3.指吴地和楚地。比喻不同区域。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定婚店》:“虽讎敌之家,贵贱悬隔,天涯从宦,吴楚异乡,此绳一繫,终不可逭。”4.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。《史记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邮亭】1.驿馆;递送文书者投止之处。《墨子·杂守》:“筑邮亭者圜之。”《汉书·薛宣传》:“过其县,桥梁邮亭不修。”颜师古注:“邮,行书之舍,亦如今之驛及行道馆舍也。”唐元稹《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》:“邮亭一萧索,烽候各崎嶇。”宋沉遘《五言道中见新月寄内》:“邮亭苦夜永,灯火寒无光。”太平天囯洪仁玕《资政新篇》:“兴邮亭,以通朝廷文书。”2.邮局在街道上、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并办理小额汇款等业务的处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