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伤念理乱,同事异今昔
感伤念理乱,同事异今昔释义
【同事】事相同。《书·太甲下》:“与治同道,罔不兴;与乱同事,罔不亡。”孔颖达疏:“揔言治国,则称道,单指所行,则言事。”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与死人同病者,不可生也;与亡国同事者,不可存也。”2.相与共事;执掌同一事务。《穀梁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与人同事,或执其君,或取其地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辨误一》:“﹝谢安﹞其后遂为桓温司马,竟受简文顾命,与王坦之同事。”明方孝孺《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》:“与贤者同志则光荣,与愚者同事则污辱。”清李渔《慎鸾交·目许》:“这两位敝友,一位姓张,一位姓李,都是与小弟同事的。”朱
【异】《廣韻》與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盈之切《正韻》延之切,音怡。《廣韻》已也。《書·堯典》异哉,試可乃已。《傳》异,已也,退也。言餘人盡巳,惟鯀可試,無成乃退。《正義》异聲近巳,巳訓止,是停住之意,故爲退也。又《集韻》發歎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怡去聲。《說文》舉也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又與異通。《列子·楊朱篇》何以异哉。(異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移去聲。《說文》分也,从廾从。予也。《博雅》異分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民有二男以上,不分異者,倍其賦。又不同也
【今昔】昨夜。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尹儒反走,北面再拜曰:‘今昔臣梦受之。’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今昔壬子,宿在牵牛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今昔,犹昨夜也。以今日言之,谓昨夜为今昔。”2.现在与过去。唐韩愈《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诗》:“乐我盛明朝,於焉傲今昔。”宋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此人情之所荣,而今昔之所同也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此是説光景,一友叙今昔异同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便是把他惹翻了,今昔情形不同,也不怕他远走高飞,拿刀动杖。”3.往昔;过去。明刘基《忆秦娥》词:“繁华过眼成今昔,沧
【感伤】1.有所感触而悲伤。《诗·陈风·泽陂序》:“言灵公君臣淫其国,男女相悦,忧心感伤焉。”晋张载《七哀诗》之二:“哀人易感伤,触物增悲心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庄徵君感伤道:‘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!’”茅盾《<呼兰河传>序》:“今年四月,第二次到香港,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。”2.感染疾病。汉王充《论衡·气寿》:“所产子死,所怀子凶者,字乳亟数,气薄不能成也。虽成人形体,则易感伤。”3.触犯,损伤。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中大通二年》:“大王勋业已盛,四方无事,唯宜修政养民,顺时蒐狩,何必盛夏驱逐,感
【念】《唐韻》奴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玷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詁》思也。《疏》常思也。《釋名》念,黏也。意相親愛,心黏著不能忘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念兹在兹。又《小爾雅》無念,念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念爾祖。又姓。西魏太守念賢。又《轉注古音》叶人九切,音狃。《書·洪範》汝則念之。叶下咎受。 《六書精蘊》人當念所當念者,故从今。《正譌》俗作念,非。念字原字今下作丅。
【理】《唐韻》良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治玉也。《徐曰》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从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《註》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又《說文徐註》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《書·周官》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政平訟理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。《註》理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道也。《廣韻》義理。《易·繫辭》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《皇極經世》天下
【乱】《正字通》俗亂字。(亂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郞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玩切,鑾去聲。紊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亂,治也。《說文》从乙。乙,治之也。《玉篇》理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亂而敬。《孔傳》有治而能敬謹。又《盤庚》亂越我家。《梓材》厥亂爲民。《洛誥》四方迪亂,亂爲四輔。《立政》丕乃俾亂之類,皆訓治也。又不治也,凡事物不理皆曰亂。《爾雅·釋訓》夢夢,訰訰,亂也。《書·周官》制治於未亂。《周禮·地官》司虣掌憲巿之禁令,禁其鬥囂與其虣亂。又兵寇也。又事未定之時。《禮·檀弓》仲梁子曰:夫婦方亂。《註》喪次男女哭位未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