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深情惝怳,言发泪潺湲

感深情惝怳,言发泪潺湲

诗句读音
感深情惝怳平仄:仄 平 平 仄
拼音: gǎnshēn qíngchǎng huǎng
言发泪潺湲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yán1|4lèichán yuán

感深情惝怳,言发泪潺湲释义

【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禫切,甘上聲。《廣韻》動也。从心咸聲。《增韻》格也,觸也。《易·咸卦》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又《字彙補》戸坎切。與撼通。《詩·召南》無感我帨兮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胡紺切。與憾通。恨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唯蔡於感。 咸有感義,故感字从咸。

【深情】情深沉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人者厚貌深情。故有貌愿而益,有长若不肖。”2.指隐藏很深的真情。《旧唐书·段秀实传》:“守人臣之大节,见元恶之深情。”3.深厚的感情。晋王羲之《深情帖》:“欲与事地相与有深情者,何能不恨!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升眺清远,势尽川陆,羈途游至,有伤深情。”唐杜甫《羌村》诗之三:“请为父老歌,艰难愧深情。”柯岩《周总理,你在哪里》诗:“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:周-总-理。”

【惝怳】“惝恍”。1.惆怅。失意;伤感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步徙倚而遥思兮,怊惝怳而乖怀。”唐皇甫枚《步飞烟》:“莫孤短愿,寧爽后期。惝恍寸心,书岂能尽?”宋司马光《刘道原<十国纪年>序》:“以道原之耿介,其不容於人,齟齬以没固宜;天何为復病而夭之邪?此益使人痛惋惝怳而不能忘也。”清龚自珍《桐君仙人招隐歌》:“开帘送客一惝怳,帘外三日生春烟。”王统照《五十元》:“他感到老境的逼迫与惝怳的悲哀。”2.心神不安貌。宋曾巩《泰山谢雨文》:“言丁寧而上诉,心惝恍而潜惊。”宋王安石《与望之至八功德水》诗:“念方与子违,惝怳夜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
【泪】《字彙》與淚同。(淚)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遂切,音類。目液也。《本草》淚者,肝之液。《譚子化書珠玉篇》悲則雨淚。又《集韻》劣戌切,音律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計切《正韻》力霽切,音麗。疾流貌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漻淚淢汨。《註》引淮南子,水淚破舟。○按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本作戾。淚與戾古通。又《集韻》力結切,音捩。義同。又淒淚,寒涼貌。《前漢·武帝賦》秋氣憯以淒淚。亦作戾。

【潺湲】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慌忽兮远望,观流水兮潺湲。”唐王涣《惆怅》诗之十:“仙山目断无寻处,流水潺湲日渐西。”清秋瑾《见月》诗:“愁见帘头月影圆,思亲空剩泪潺湲。”郭沫若《橄榄·行路难》:“崖头处处有清泉迸出,在细涧中潺湲。”2.不绝貌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·错梦》:“记西楼按板,至今餘韵潺湲。”3.指流水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》:“且申独往意,乘月弄潺湲。”唐罗邺《洛水》诗:“一道潺湲溅暖莎,年年惆悵是春过。”4.流水声。唐岑参《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》诗:“独有南涧水,潺湲如昔闻。”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