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通玄贶时无比,五谷精华从兹始

感通玄贶时无比,五谷精华从兹始

诗句读音
感通玄贶时无比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gǎn tōngxuán4shíwú bǐ
五谷精华从兹始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wǔ gǔjīng huácóng zīshǐ

感通玄贶时无比,五谷精华从兹始释义

【感通】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。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,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。语本《易·繫辞上》:“《易》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王援古喻义备悉矣,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二:“赵致道问感通之理。曰:‘感,是事来感我;通,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。’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谢小娥立志报仇,梦寐感通,歷年乃得。”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论排外宜有别择》:“如谓委屈将顺,先意承旨,即可感通殊俗……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,其蹴踏凌侮,乃无所不至。”漢

【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放切《正韻》虛放切,音况。《說文》賜也。《廣韻》與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中心貺之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吾子有惠,貺室某也。又與況通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遭天地況施。又《韻補》叶虛王切,音荒。《左傳·僖十五年》女承筐,亦無貺也。《楚辭·九章》荼薺不同畞兮,蘭茝幽而自芳。惟佳人之永都兮,更統世以自貺。 《類篇》或从光作。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无比】互相对比。《逸周书·武顺》:“均卒力,貌而无比则不顺。”孔晁注:“比者,比同也。”2.无与伦比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於今尊贵无比。”唐权德舆《杂兴》诗之四:“新妆对镜知无比,微笑时时出瓠犀。”明刘基《解语花·咏柳》词:“依依旎旎,嫋嫋娟娟,生态真无比。”杨朔《中国人民的脚步声·望南山》:“他们对南山诉苦,说着掏心的话,但更能从南山得到无比的力量。”3.不相比附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臣下承用失其中,故移狱廷尉,无比者先以闻,所以正刑罸,重人命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比,谓相比附也。”

【五谷】谷物。所指不一。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》:“以五味、五穀、五药养其病。”郑玄注:“五穀,麻、黍、稷、麦、豆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树艺五穀,五穀熟而民人育。”赵歧注:“五穀谓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也。”《楚辞·大招》:“五穀六仞。”王逸注:“五穀,稻、稷、麦、豆、麻也。”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五穀为养。”王冰注:“谓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黄黍也。”《苏悉地羯囉经》卷中:“五穀谓大麦、小麦、稻穀、大豆、胡麻。”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,不一定限于五种。汉

【精华】物之最精粹、最优秀的部分。汉刘向《九叹·惜贤》:“扬精华以炫燿兮,芳鬱渥而纯美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自古执笔为文者,何可胜言。然至於宏丽精华,不过数十篇耳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词采》:“无论其他,即汤若士《还魂》一剧,世以配饗元人,宜也。问其精华所在,则以《惊梦》、《寻梦》二折对。”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十五: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,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。”2.指精神元气。汉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﹝颜渊﹞彊力自极,精华竭尽,故早夭死。”南朝陈徐陵《梁禅陈策文》:“精华既竭,耄勤已倦,则抗

【从兹】犹从此。唐杜甫《为农》诗:“卜宅从兹老,为农去国赊。”《四游记·猴王得仙赐姓》:“自从盘古破鸿濛,开闢从兹清浊辨。”清孙枝蔚《张孝子诗》:“乞棺殮主长哀号,从兹孝烈闻通城。”

【始】〔古文〕乨兘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詩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首止切,音。初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。《毛詩序》是爲四始。《註》風二雅頌也。《前漢·鮑宣傳》日食于三始。《註》元日爲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。始,猶朝也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春秋法五始之要。《註》元者,氣之始。春者,四時之始。王者,受命之始。正月者,政敎之始。公卽位者,一國之始。又七始,華始,樂名。《孟康曰》七始,天地人四時之始。華始,萬物英華之始。《漢·安世房中歌》七始華始,肅倡和聲。又旬始,星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旬始,出于北斗傍。《司馬相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