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物怀远人,徘徊以屏营

感物怀远人,徘徊以屏营

诗句读音
感物怀远人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gǎn wùhuái yuǎnrén
徘徊以屏营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pái huáiyǐbīng yíng

感物怀远人,徘徊以屏营释义

【感物】谓有感于怪异之事。《文选·班彪<王命论>》:“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,吕公覩形而进女。”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高祖常从王媪、武负貰酒,时饮醉卧,武负、王媪见其上常有怪。”2.见物兴感。唐韩愈《荐士》诗:“念将决焉去,感物增恋嫪。”《诗刊》1977年第11期:“即所谓‘登山则情满于山’,感物咏志耳。”3.感动或感化他物。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精通灵而感物兮,神动气而入微。”《后汉书·邳彤传》:“一夫荷戟大呼,则千里之将无不捐城遁逃,虏伏请降。自上古以来,亦未有感物动民其如此者也。”明刘基《书绍兴府达鲁花赤九十子阳

【怀远】的人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臣闻之,招携以礼,怀远以德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若其怀远以德,则尔难以德绥;处隣以义,则尔难以义服。”宋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干羽方怀远,静烽燧,且休兵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九》:“至按歷蒙藩,曲加恩意,尤为怀远宏略。”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徘徊】1.往返回旋;来回走动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;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躑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”杨倞注:“徘徊,回旋飞翔之貌。”宋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卷一:“﹝父﹞即佯为贩鬻者,徘徊道上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“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,拘束狠了,宽去了纱帽圆领,换了方巾便服,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。”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在这条街漫步徘徊,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,挂在商场的楼上。”2.犹彷徨。游移不定貌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产不知禄已去北军,入未央宫欲为

【以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怡上聲。爲也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。又因也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我之不共,魯故之以。《註》以魯故也。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宋人執而問其以。又用也。《論語》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六年》凡師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·師卦》能以衆正。又《詩·周頌》侯彊侯以。《註》彊民有餘力來助者,以閒民轉移執事者。又同已。《孟子》無以,則王乎。又古以與聲相通。《禮·燕禮》君曰:以我安。《註》猶與也。《魏書·李順傳》此年行師,當克以不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

【屏营】惶恐;彷徨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亲独行,屏营仿偟於山林之中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感婚赋》:“顾有怀兮妖嬈,用搔首兮屏营。”唐柳宗元《上武元衡谢抚问启》:“先赐荣示,奉读流涕,以惧以悲,屏营舞跃,不敢寧处。”唐白居易《答桐花诗》:“无人解赏爱,有客独屏营。”宋司马光《谢御前札子催赴阙状》:“臣无任瞻天望圣,激切屏营之至!”清龚自珍《戒将归文》:“屏营寂忽,无适主兮。百愁往来,召羣苦兮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又是“古已有之”》:“我也就可以算从他族的奴隶进化到同族的奴隶,臣不胜屏营欣忭之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