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城角声动,不尽古今哀
高城角声动,不尽古今哀释义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【城】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內曰城,外曰郭。《釋名》城,成也。一成而不可毀也。《古今注》盛也,盛受國都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夏鯀作三仞之城。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。《白虎通》天子曰崇城。《史記·始皇本紀》帝築萬里長城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帝初築長安城。城南爲南斗形,城北爲北斗形,因名斗城。又諸侯僭侈,建城踰制,謂之產城,若生子長大之義。《司馬法曰》攻城者,攻其所產。又《唐·李肇·國史補》元日冬至,大朝會,百官已集,宰相後至,列燭多至數百炬,謂之火城。《王禹偁·待漏院記》北闕向曙,東方未明
【角声】画角之声。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述(王述)每闻角声,谓羲之当候己,輒洒扫而待之。”唐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一章:“庙门外一通角声吹动,全体用饭;二通角声吹动,我亲到寨上察看。”五声之一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君服青色,味酸味,听角声。”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宫声正方而好义,角声坚齐而率礼。”清钱谦益《<施愚山诗集>序》:“兵兴以来,海内之诗弥盛,要皆角声多宫声寡,阴律多阳律寡。”
【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又《廣韻》出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又搖也。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【不尽】1.未完;无尽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弥子食桃而甘,不尽而奉君。”朱自清《阿河》:“前面偏左的地方,是一片淡蓝的湖水,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。”2.犹不已。《警世通言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“景清在席上叙起姪儿许多英雄了得,京娘欢喜不尽。”3.不完全。茅盾《子夜》三:“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,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。”4.书信末尾用语。犹言不一一。
【古今】古代和现今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故三年之丧,人道之至文者也……是百王之所同,古今之所壹也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,略协古今之变。”唐杜甫《登楼》诗:“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”宋曾巩《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》:“质之於古,实应先王之法;施之后世,可以推行:诚古今之通议也。”朱自清《论老实话》:“天论中外,也无论古今,大家都要求‘老实话’。”
【哀】《唐韻》烏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開切,音唉。《說文》閔也。《玉篇》哀傷也。《書·大誥》允蠢鰥寡哀哉。《詩·豳風》哀我人斯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哀哀父母。又憐也,愛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又《莊子·德充符》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《註》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又《諡法》恭仁短折曰哀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梓潼人哀章。《姓譜》宋有哀長吉。《正字通》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又國名。《後漢·南蠻傳》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