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成上云亭,考古垂矩矱
告成上云亭,考古垂矩矱释义
【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城。《說文》就也。《廣韻》畢也。凡功卒業就謂之成。又平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調人》凡過而殺傷人者,以民成之。《疏》成,平也。非故心殺傷人,故共鄕里和解之也。《詩·大雅》虞芮質厥成。又《左傳·隱六年》鄭人來輸平。《公羊傳》輸平猶墮成也。《文七年》惠伯成之。又終也。凡樂一終爲一成。《書·益稷》簫韶九成。《儀禮·燕禮》笙入三成。《註》三成謂三終也。又善也。《禮·檀弓》竹不成用。《註》成,猶善也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灋五曰官成。註官成,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又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云亭】云云、亭亭二山的并称。古代帝王封禅处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和武帝宴诗》之一:“车书今已共,愿奏云亭仪。”隋薛道衡《隋高祖颂》:“坛场望幸,云亭虚位。”唐李商隐《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》:“公乎来入相,皇欲驾云亭。”2.即云亭山人。清孔尚任自号云亭山人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孤吟》:“云亭词客,阁笔几度酸辛;声传皓齿曲未终,泪滴红盘蜡已寸。”1.对亭子的美称。唐鲍溶《隋帝陵下》诗:“白露沾衣隋主宫,云亭月馆楚淮东。”唐李群玉《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》诗:“玉醴浮金菊,云亭敞玳筵。”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酬嘲·罗隐对》:“隐(
【考古】考订古代文献、遗物、遗迹。明刘刚《<日损斋笔记>后序》:“观公辨驳之精若此,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!”1.考核研究古代事物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滱水》:“望都县在南,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,自外无城以应之,考古知今,事义全违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閲图考古,更求僊术。”《宋史·林勋传》:“勋为此书考古验今,思虑周密,可谓勤矣。”清顾炎武《吴才老<韵补正>序》:“考古之功,寔始於宋吴才老,而其所著《韵补》,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。”2.指考古学。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【矩矱】1.规矩法度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曰勉升降以上下兮,求矩矱之所同。”王逸注:“矩,法也;矱,於缚切,度也。”汉严忌《哀时命》:“上同凿枘於伏羲兮,下合矩矱於虞唐。”《明史·选举志一》:“时方崇尚新奇,厌薄先民矩矱。”胡蕴玉《<中国文学史>序》:“至啟禎时,钱谦益、艾南英準北宋之矩矱,张溥、陈子龙擷东汉之芳华,各树一帜,以召学者。”2.定为法度,以为法式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但言不能尽意,圣人所难,识在缾管,何能矩矱?”宋洪迈《<唐黄御史公集>序》:“于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,咸矩矱自然,不以彫饰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