篙工罢锣鼓,此地出神仙
篙工罢锣鼓,此地出神仙释义
【篙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《正韻》姑勞切,音高。《廣韻》進船竿。《揚子·方言》所以刺船謂之篙。又《集韻》居號切,音誥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巧飾也,象人有榘也。《廣韻》巧也。《玉篇》善其事也。《詩·小雅》工祝致告。《傳》善其事曰工。《疏》工者巧於所能。又《玉篇》官也。《書·堯典》允釐百工。又共工,官名。《書·堯典》共工方鳩僝功。又《韻會》匠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,金工,石工,木工,獸工,草工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審曲面埶,以飭五材,以辨民器,謂之百工。又《正韻》事任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無曠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《集傳》庶官所治,無非天事。又射工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射工蟲口中有弩形,氣射
【锣鼓】1.锣和鼓。泛指打击乐器。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诗文三·除夕元旦词》:“锣鼓儿童声聒耳,傍早关门,掛起新帘子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二二章:“这才又重打锣鼓另开张。”2.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。洪深《歌女红牡丹》第十五本:“红老板,你锣鼓没听真么?”杨沫《花蕊》:“我嫌京戏锣鼓太响。”
【此地】个地方。唐骆宾王《于易水送人》诗:“此地别燕丹,壮士髮衝冠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回:“我初到此地,并不曾认得一个人。”洪深《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》:“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。”
【出神】1.谓元神脱离自身的躯体。宋彭乘《续墨客挥犀·献香杂剧》:“道人云:‘近曾出神至大罗,见玉皇殿上有一人披金紫,熟视之,乃本朝韩侍中也。’”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五:“﹝刘快活﹞以倡狂避罪入山中,适有所遇,遂能出神,多作变怪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七回:“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,妖精出神去了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三·王祭酒》:“﹝王敕﹞夜见地有火光,发之,得石匣。匣中有书二册,读之,遂能御风出神,知未来休咎。”2.因全神贯注于一事而显得发呆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》卷二五:“﹝杭人﹞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