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名耸动朝中士,旧隐荒芜岭外邦

高名耸动朝中士,旧隐荒芜岭外邦

诗句读音
高名耸动朝中士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gāo míngsǒng dòngzhāo|cháo1|44
旧隐荒芜岭外邦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四江
拼音: jiù yǐnhuāng wúlǐng wàibāng

高名耸动朝中士,旧隐荒芜岭外邦释义

【高名】,名声大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过而不听於忠臣,而独行其意,则灭高名,为人笑之始也。”唐李白《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》:“一振高名满帝都,归时还弄峨眉月。”明沉士尊《过李白墓》诗:“千古高名在,青山片碣留。”清吴伟业《夜宿阜昌》诗:“惜哉鲁仲连,排难徒高名。”2.高大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三围四围,求高名之丽者斩之。”郭庆藩集释:“名,大也。谓求高大之丽者,用三围四围之木也。”

【耸动】1.恐惧震动;使人震惊。耸,通“悚”。《南史·江夷传》:“每从游幸,与羣僚相随,见传詔驰来,知当呼己,耸动愧恧,形於容貌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巴陵本末》:“﹝潘甫﹞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,时皆耸动。”宋王禹偁《送薛昭序》:“试於凤阁,文不加点,数刻而成。灿乎千言,耸动臺阁。”明宋濂《<使南稿>序》:“有若元凯之为使,义正辞严,足以耸动羣听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回:“晁梁醒来,方知道士果是神仙,原来是母亲的显应,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。”孙中山《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》:“试观各国之大政党,无不一言既出

【朝】〔古文〕晁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陟遙切,音昭。《說文》旦也。从倝舟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朝,早也。《詩·鄘風》崇朝其雨。《傳》崇,終也。從旦至食時爲終朝。又朝鮮,國名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朝氏,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。唐日本人朝衡。漢鼂錯,亦作朝。又《廣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馳遙切,音潮。《爾雅·釋言》陪朝也。《註》臣見君曰朝。《書·舜典》羣后四朝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春見曰朝。《註》朝,猶早也。欲其來之早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當宁而立,諸公東面,諸侯西面,曰朝。《疏》凡天子三朝:其一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
【士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鉏里切,音仕。四民士爲首。《詩·大雅》譽髦斯士。《禮·王制》命鄕論秀士,升之司徒,曰選士。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升之學,曰俊士。升於司徒者,不征於鄕,升於學者,不征於司徒,曰造士。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,升之司馬,曰進士。又官總名。《書·立政》庶常吉士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元士,諸侯之上士,中士,下士。又《孔安國曰》士,理官也,欲得其曲直之理也。《書·舜典》帝曰:臯陶,汝作士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士榮爲大士。又漢制,嘗爵爲公侯奪免者,曰公士。又《前漢·鄒陽傳》武力鼎士。《註》能舉鼎者。又《前

【旧隐】的隐居处。唐项斯《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》诗:“新春城外路,旧隐水边村。”2.昔日的隐士。唐吴融《萧县道中》诗:“草堂旧隐终归去,寄语巖猿莫晓惊。”

【荒芜】宅不治,草秽丛生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田畴荒芜,资用乏匱。”韦昭注:“荒,虚也;芜,秽也。”唐元稹《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》诗之四:“荒芜满院不能锄,甑有尘埃圃乏蔬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六回:“勤力稼穡,勿致荒芜。”徐迟《哥德巴赫猜想·生命之树常绿》:“土地贫瘠,森林荒芜。”2.荒疏;废弛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二十之外,所诵经书,一月废置,便至荒芜矣。”唐李吉甫《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》:“从吏已久,艺业荒芜。”明瞿佑《<归田诗话>序》:“予久羈山后,心倦神疲,旧学荒芜,不復经理。”陈毅《

【岭外】岭以南地区。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“九真太守祝良、交阯刺史张乔慰诱日南叛蛮,降之,岭外平。”唐高适《送柴司户之岭外》诗:“岭外资雄镇,朝端宠节旄。”宋梅尧臣《和次道金桔》:“谁传岭外信,尚带霜前叶。”《宋史·狄青传》:“又破沿江九州,围广州,岭外骚动。”汉

【邦】〔古文〕邫《唐韻》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悲江切,音梆。《說文》國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大宰掌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《註》大曰邦,小曰國。又《釋名》邦,封也。封有功于是也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乃命諸王邦之蔡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邦嚴。又叶卜工切,音崩。《詩·小雅》以畜萬邦,叶上訩。《又》保其家邦。叶上同。又《大雅》御于家邦。叶上恫,凡《詩》《易》邦字同此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