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石室半空嵌,选取灵芝草尽芟

高山石室半空嵌,选取灵芝草尽芟

诗句读音
高山石室半空嵌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
韵脚:下平二十七銜
拼音: gāo shānshí shìbànkōng|kòng|kǒngqiàn|kàn
选取灵芝草尽芟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七銜
拼音: xuǎn qǔlíng zhī3jìn|jǐnshān

高山石室半空嵌,选取灵芝草尽芟释义

【高山】高峻的山。亦比喻崇高的德行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“其得人心如此”裴松之注引晋杜笃《杜氏新书》:“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,慕景行也。”宋秦观《吕与叔挽章》之一:“举举西州士,来为邦国华。艺文尤尔雅,经术自名家。正有高山仰,俄成逝水嗟。”参见“高山景行”。2.传说中的山名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北五十里高山,其上多银,其下多青碧、雄黄。”3.少数民族名。清魏祝亭《两粤傜俗记》:“其在西者,种凡三:曰高山,曰花肚,曰平地。”典

【石室】中藏神主的石函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“先君桓公命我先人,典司宗祏”晋杜预注:“宗祏,宗庙中藏主石室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又东南逕司马子长墓北,墓前有庙,庙前有碑。永嘉四年,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,大其功德,遂建石室,立碑树桓。”《新唐书·礼乐志三》:“建石室於寝园,以藏神主,至禘祫之岁,则祭之。”2.指石造的墓室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汉以后,天下送死奢靡,多作石室、石兽、碑铭等物。”唐杨炯《为薛令祭刘少监文》:“石室兮沉沉,蓬莱山兮寂又阴。”宋叶适《朱文昭母杨氏挽词》:“古今归石室,笔削纪萱堂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嵌】《廣韻》口銜切《集韻》呼監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銜切,闞乎聲。《說文》山深貌。《玉篇》坎旁孔也。《集韻》嵌巖深谷。又開張山貌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嵌巖巖其龍鱗。《註》嵌然開張也。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才感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在敢切,音槧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苦濫切,音闞。岸峻也。《字彙》陷入中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嵰。亦作嶔廞。

【选取】挑选取用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“择不取费”晋杜预注:“选取坚厚,不尚细靡。”《元史·选举志三》:“部拟翰林兼国史院令史同臺令史一体出身,於各部令史内选取。”周作人《上下身》:“有些人把生活也分作片段,仅想选取其中的几节,将不中意的梢头弃去。”2.谓选日成亲。取,通“娶”。唐薛调《无双传》:“舅甥之分,依然如故,但寂然不闻选取之议。又於窗隙间窥见无双……仙客发狂,唯恐姻亲之事不谐也。”典

【灵芝】瑞草、仙草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浸石菌於重涯,濯灵芝以朱柯。”薛综注:“石菌、灵芝,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,仙之所食者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四:“口衔灵芝,降於形中,是谓真仙之术。”元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二折:“早来到緑依依採灵芝徐福蓬莱。”《陕北民歌选·信天游》:“黄河畔上灵芝草,长得不高生得好。”2.冠名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四》:“九星、灵芝、夜光,上元夫人冠也。”3.比喻杰出人才。唐杜甫《赠郑十八贲》诗:“灵芝冠众芳,安得闕亲近。”清黄遵宪《别赖云芝同年》诗:“前有龙吕后朱王。灵芝继起殊寻常,
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
【芟】《唐韻》所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銜切,音衫。《說文》刈草也。《詩·周頌》載芟載柞。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凡稼澤,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。又《齊語》耒耜枷芟。《註》芟,大鐮,所以芟草也。 或作蔪。又《類篇》尹捶切。與芛通。草之華榮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