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枕恐未稳,鸣珂终小骞

高枕恐未稳,鸣珂终小骞

诗句读音
鸣珂终小骞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míng kēzhōngxiǎoqiān
高枕恐未稳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
拼音: gāo zhěnkǒngwèiwěn

高枕恐未稳,鸣珂终小骞释义

【鸣珂】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,行则作响,因名。南朝梁何逊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》诗:“隔林望行幰,下阪听鸣珂。”唐王昌龄《朝来曲》:“月昃鸣珂动,花连綉户春。”明梅鼎祚《玉合记·言祖》:“只把细蕊轻挼,立倦鞦韆架,耳听鸣珂眼盼他。”清陈梦雷《青青陵上柏》诗:“甲第亘长虹,拥节復鸣珂。”2.指居高位。明李东阳《重经西涯》诗之一:“岂谓鸣珂还故里,敢将华髮恋微官。”清唐孙华《送宫恕堂北上》诗:“只今交旧尽鸣珂,推挽寧无一人佐。”

【终】〔古文〕夊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螽。《說文》絿絲也。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又《前漢·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四年

【骞】《廣韻》丘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虔切《正韻》苦堅切,音愆。《說文》馬腹縶也。《徐曰》馬腹病。又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南山之壽,不騫不崩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外無騫污之名。又輕儇躁進貌。《柳宗元·乞巧文》沓沓騫騫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金城騫包。又唐有侍中騫味道。又《五音集韻》怯建切,攐去聲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九件切,音蹇。駑也。○按鶱、騫二字音訓不同,以字書正之,鶱音掀,从鳥,註飛貌。騫音愆,从馬,註馬病。又虧也。文人相承,以騫爲掀舉之義,押人先韻,非也。

【高枕】1.枕着高枕头。谓无忧无虑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。”唐韩愈《与凤翔邢尚书书》:“戎狄弃甲而远遁,朝廷高枕而不虞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皖不肃清,我能高枕么?”2.犹高卧,谓弃官退隐家居。清汪懋麟《赠于鼎文冶迭前韵》:“饱贪羊酪思高枕,纵癖鱼餐嬾上船。”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烏本切,溫上聲。《說文》蹂穀聚也。一曰安也。从禾,隱省。古通用安隱。又《字彙補》叶烏銑切,音偃。《蘇軾·垂雲亭詩》江山雖有餘,亭榭苦難穩。登臨不得要,萬象各偃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