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江淮壖几千里,枯荻萧槮朔风起

隔江淮壖几千里,枯荻萧槮朔风起

诗句读音
枯荻萧槮朔风起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1díxiāo sēnshuò fēngqǐ
隔江淮壖几千里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géjiāng huái21|3qiān lǐ

隔江淮壖几千里,枯荻萧槮朔风起释义

【枯】《唐韻》苦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空胡切,音刳。《說文》槀木也。《史記·諸侯表》摧枯朽者易爲力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鄭註》童枯不稅。《疏》山林不茂爲童,山澤無水爲枯。又《集韻》後五切,音戸。竹名。通作楛。詳楛字註。又叶苦禾切,音科。《黃庭經》金鈴朱帶坐婆娑,調血理命身不枯。

【荻】《唐韻》徒歷切《韻會》亭歷切,音狄。《說文》萑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蕭,荻。《註》卽蒿。《戰國策》公宮之垣,皆以荻、蒿、苫、楚廧之。《晉書·童謠》官家養蘆花爲荻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功臣表》荻苴侯韓陶。《史記·索隱》荻苴,在渤海。 《正字通》《廣雅》作藡。ZDIC.NET汉典

【萧槮】1.草木茂盛貌。清冯桂芬《为王恩绶题杨某画并诗》:“白波翠巘鬱萧槮,此是吴儂夙所耽。”2.树木枝干耸立貌。

【朔风】指北方的音乐。汉史岑《出师颂》:“苍生更始,朔风变楚。”2.北风,寒风。三国魏曹植《朔方》诗:“仰彼朔风,用怀魏都。”唐长孙佐辅《关山月》诗:“拂晓朔风悲,蓬惊雁不飞。”《醒世恒言·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一日,正值隆冬天气,朔风凛冽,彤云密布,降下一天大雪。”徐迟《祁连山下》:“十月下旬,傍晚。塞外早已天寒地冻。戈壁滩上,朔风怒号。”汉

【隔】《唐韻》古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各核切《正韻》各頟切,音膈。《說文》障也。《玉篇》塞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防隔內外。《前漢·常惠傳》欲隔絕漢。又通作鬲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鬲如也。《註》謂鬲絕於上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鬲漢道焉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西州鬲絕。又《陸厥與沈約書》一家之文,工拙壤鬲。又《韻會小補》叶訖得切,音祴。《柳宗元·懲咎賦》讒妬結而不戒兮,猶斷斷於所執。勢危疑而多詐兮,逢天地之否隔。○按正字通引柳賦云,質韻音屹,固非。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,亦謬。得在職韻,執在緝韻,職緝不相通,以隔叶執,不當作訖得切。又

【江淮】1.长江和淮河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:“秋,吴城邗,沟通江淮。”三国魏阮籍《乐论》:“江淮之南,其民好残;漳汝之间,其民好奔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银杏》:“江淮间一御史疏陈水患。”2.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。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荣,江淮孤生,蒙先帝大恩,以歷宰二城。”明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诗:“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莩千家哭。”清钮琇《觚賸·旧雷有声》:“余宦游所至,其风土大略相同,唯粤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,即较之江淮,亦甚悬殊。”凌力《星星草》第十五章一:“如今捻军兵分东西,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

【壖】《正字通》與堧同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田其宮壖地。又岸邊地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故盡河壖。又牆外短垣。《前漢·臨江王榮傳》侵廟壖爲宮。

【几】《唐韻》居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履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寄上聲。《說文》踞几也。《徐曰》人所凭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《周禮·春官》五几,玉几,雕几,彤几,漆几,素几。《劉歆·西京雜記》漢制,天子玉几,冬加綈錦其上,謂之綈几。凡公侯皆竹木几,冬則細爲橐以馮之。《玉篇》案也。亦作机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設机而不倚。又几几,安重貌。《詩·豳風》赤舄几几。(幾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希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幾者,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兢兢業業,一日二日萬幾。《傳
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