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接十千众,建此新道场
更接十千众,建此新道场释义
【建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萬切,犍去聲。《說文》立朝律也。《書·洪範》建用皇極。又《玉篇》豎立也。《韻會》置也。《易·比卦》先王以建萬國,親諸侯。又《廣韻》木名。在弱水,直上百仞,無枝。又星名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之月,旦建星中。《註》建星在斗上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建星者,旗也。《註》建六星在斗北,臨黃道,天之都關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本吳建安郡,唐立建州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楚王子建之後。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有建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紀偃切,犍上聲。《集韻》覆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猶居高屋之上,建瓴水也。《註》居高屋而翻瓴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人切《正韻》斯鄰切,音辛。《說文》取木也。又《博雅》初也。《易·大畜》日新其德。《書·胤征》咸與惟新。《詩·豳風》其新孔嘉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農乃登穀,天子嘗新,先薦寢廟。又《唐書·禮樂志》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,制曰履新之慶。又姓。《晉語》新穆子。又複姓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新垣衍。《註》索隱曰:新垣,姓。衍,名也,爲梁將。又州名。漢屬合浦郡,梁立新州。又《詩·小雅》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。《朱傳》田一歲曰葘,二歲曰新田。又《韻補》叶蘇前切。《道藏歌》終劫複始劫,愈覺靈顏
【道场】“道塲”。1.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。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庾诜》:“晚年尤遵释教,宅内立道场,环绕礼懺,六时不輟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三○引唐裴铏《传奇·马拯》:“佛室内道场严洁,果食馨香。”2.成道修道之所。南朝梁沉约《<内典>序》:“闻片议而陟道塲,受一言而升彼岸。”唐卢简求《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》:“胎卵湿化,无非佛种;行住作卧,皆是道场。”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·方外玄踪一》:“佛印禪师者,杭之蜡烛菴、圣水寺,皆其道场也。”赵朴初《印度纪游·访波罗奈城》诗之四:“千古恒河是道场。”3.寺观。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接】《唐韻》子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涉切,音楫。《說文》交也。《廣韻》合也,會也。《易·蒙卦》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《疏》陽居卦內,接待羣隂。又《晉卦》晝日三接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之接如水。《疏》如兩水相交,尋合而已。又持也,受也,承也。《禮·曲禮》接下承弣。《註》接客手下也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漢興,接秦之弊。又《增韻》接續也,連也。《禮·曲禮》堂上接武。《註》武,迹也。迹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烏秅國民接手飮。《註》自高山下谿中飮水,故接連其手。又近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賓立接西塾。又捷也。《禮·
【十千】多。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倬彼甫田,岁取十千。”朱熹集传:“十千,谓一成之田。地方十里,为九万亩,而以其万亩为公田。”此指万亩。《诗·周颂·噫嘻》:“骏发尔私,终三十里。亦服尔耕,十千维耦。”朱熹集传:“万人为耦而并耕也。”此指万人。三国魏曹植《名都篇》诗:“我归宴平乐,美酒斗十千。”唐王维《少年行》之一:“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。”元张翥《腊月饮赵氏亭》诗:“賸买十千燕市酒,闲听二八越孃歌。”此皆指万钱。
【众】《篇海類編》魚琴切,音吟。衆立也。與乑異。俗書爲衆字。非。(眾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仲切,終去聲。《說文》多也。《徐曰》國語三人爲眾。數成於三也。《易·說卦》坤爲眾。《疏》取其地載物非一也。《書·湯誓》格爾眾庶。《詩·周頌》命我眾人。《黌山子損益篇》寡者,爲人上者也。眾者,爲人下者也。又眾雨。《禮·月令·淫雨蚤降註》雨三日以上爲霖,今月令曰眾雨。又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婁爲聚眾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安眾縣,秦置,屬南陽郡。又《唐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