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倩南窗书妳味,不妨来伴太常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不妨来伴太常斋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bù fángláibàntài chángzhāi |
更倩南窗书妳味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:去八未 拼音: gēng|gèngqiànnán chuāngshūnǐ|nǎiwèi |
更倩南窗书妳味,不妨来伴太常斋释义
【不妨】可以、无妨碍之意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世人或端坐奥室,不妨言笑,盛营甘美,厚供斋食。”宋梅尧臣《睡意》诗:“花时啼鸟不妨喧,清暑北窗聊避燠。”明李贽《答刘宪长书》:“纵不落髮,亦自不妨,在彼在此,可以任意。”闻一多《端节的历史教育》:“准备给孩子们讲的话,不妨到此为止。”2.不料。唐皮日休《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》诗:“更嚮碧山深处问,不妨犹有草茅臣。”3.很,非常。《敦煌变文集·丑女缘起》:“性行不妨慈善。”蒋礼鸿通释:“就是很慈善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大法眼文益禅师》:“问:‘维摩与文殊对谈何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【伴】《廣韻》蒲管切,盤上聲。侶也,依也,陪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半切,盤去聲。義同。宋時有館伴使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判。《詩·大雅》伴奐爾游矣。《註》伴奐,閒暇意。又《韻補》叶皮變切,音卞。《楚辭·九章》衆駭遽以離心兮, 又何以爲此伴也。同極而異路兮,又何以爲此援也。援音是願。
【太常】名。《书·君牙》:“厥有成绩,纪於太常。”孔传:“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建辰旒之太常,纷焱悠以容裔。”薛综注:“辰谓日月星也,画之於旌旗,垂十二旒,名曰太常。”2.官名。秦置奉常,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,掌宗庙礼仪,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,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北魏称太常卿,北齐称太常寺卿,北周称大宗伯,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》。
【斋】《篇海》同齋。(齋)《廣韻》側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莊皆切,債平聲。《正韻》潔也,莊也,恭也。《廣雅》齋,敬也。《禮·祭統》齋之爲言齊也。《易·繫辭》聖人以此齋戒。《註》洗心曰齋。又《後漢·輿服志》有齋冠曰長冠。又燕居之室曰齋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貲。《孟子》齋疏之服。《趙岐註》卽齋縗也。音資。又《易·履卦》得其資斧。《子夏傳》作齊斧。虞喜志林云:當作齋。齋戒入廟而受斧也。又叶眞而切,音支。《後漢·周澤傳》生世不諧,作太常妻,一年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齋。○按《說文》示齊爲齋。示,明也,祗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倩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甸切,千去聲。美好也。《說文》男子之美稱,若草木之蔥蒨也。蕭望之字長倩,東方朔字曼倩,皆美也。又《詩·衞風》巧笑倩兮。《傳》好口輔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正切,淸去聲。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之閒,壻謂之倩。又凡假代及暫雇使令亦曰倩。《琳·爲曹洪與魏文帝書》怪乃輕其家丘,謂爲倩人。
【南窗】的窗子。因窗多朝南,故亦泛指窗子。晋陶潜《问来使》诗:“我屋南窗下,今生几丛菊。”南朝梁何逊《闺怨》诗:“竹叶响南窗,月光照东壁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妇人悼亡诗》:“风雨南窗思往事,偷生此际独沾膺。”鲁迅《坟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老先生要整理国故,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。”汉
【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未。《說文》滋味也。《玉篇》五味,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。《禮·王制》五味異和。又《老子·道德經》味無味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有味者,有味味者。《後漢·郞顗傳》含味經籍。又五味,藥名。《抱朴子·僊藥篇》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,色如玉女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菋。又《集韻》莫拜切,音。飮食之味。又莫珮切,音妹。器光澤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味縣。《註》孟康曰:味音昧。又《釋文》亡曷反,音沫。《禮·檀弓》瓦不成味。《註》味當作沫。沫靧也。○按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引《禮·檀弓》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