亘古抚今忠义,天下安危注意
亘古抚今忠义,天下安危注意释义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【安危】平安与危险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君主之所以尊卑,国之所以安危者,莫要于兵。”晋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盖民情风教,国家安危之本也。”宋苏轼《次韵李修孺留别》之一:“岂意青天扫云雾,尽呼黄髮寄安危。”孙继先《强渡大渡河》:“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。”漢
【注意】。谓把心神集中在某一方面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论》:“《易》之为术,幽明远矣,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海叙不遇》:“盘中卼臲不自定,四座亲宾注意看。”明宋濂《<太古正音>序》:“时天子方注意郊社宗庙之祀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四章:“这样的人在农村里是少见的,道静不由得对他注意起来。”2.重视;关注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天下安,注意相;天下危,注意将。”唐白居易《与希朝诏》:“自首领已下,卿宜等第给付,其部落家口等远经跋涉,宜稍安存,以劝归心,用副注意。”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吏
【亘古】亦作“亙古”。1.贯穿古代;整个古代。南朝宋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亘古通今,明鲜晦多。”明方孝孺《郑府君哀辞》:“德可感人兮亘古如斯。”2.自古以来;从来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王氏以妇人能之,尤亙古所无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这是他亘古少有一个贤良人,才这样待你。”
【抚】《篇海》俗撫字。(撫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芳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斐父切,音捬。《說文》安也。《增韻》慰勉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西方有九國焉,君王其終撫諸。《註》撫猶有也。《疏》撫爲存撫,故爲有也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鎭撫其社稷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循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撫于五辰。又《廣韻》持也。又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撫僕之手。《又》客跪撫席而辭。《疏》以手按止之也。《又》國君撫式。《註》撫,猶據也。又拍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左右撫矢而乗之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拊撫,疾也。《郭璞註》謂急疾也。又州名。漢豫章郡,隋置撫州。又《集韻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【忠义】忠贞义烈。《后汉书·桓典传》:“献帝即位,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,功虽不遂,忠义炳著。”唐崔融《西征军行遇风》诗:“夙龄慕忠义,雅尚存孤直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后人敬他的忠义,所以至今春秋时节,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。”洪深《赵阎王》第一幕:“凡人存着好心的,有天良的,老实的,讲究忠义的,都是傻子吧?”2.指忠臣义士。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:“将军举大事,欲为天下除暴,而专先诛忠义,岂合天意?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四镇守舟山时,兵民辑睦,忠义嚮应,西人已丧胆思遁。”郭沫若《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明朝国